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瑋鑾開設瞭“文學與影像比讀”課程,以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小說作為研讀對象,並邀請相關的演員、導演、作者為學生演講及接受訪問,對影像與文學展開瞭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書收錄瞭張國榮、伍淑賢、許鞍華、劉以鬯的演講及訪談記錄。遊走於影像與文學兩種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們的創作者說,齣於文學,入於光影。文字與光影交錯之間,互為參照。
主編簡介
盧瑋鑾
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2002年退下教職,改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故事:個人迴憶與文學思考》《香港傢書》《夜讀閃念》等。
熊誌琴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200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任教。
一直以来我对于文学作品的热爱总是要大于影视作品的,我总是认为“剧不如书”.一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再好,比起原著来还是稍微逊了那么一点。其实我也明白自己上述的看法未免有些偏执,影像与文学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媒介,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在电影中是很难明确展现的。...
評分通俗而言,文学是文字的艺术,电影是光影的艺术,自电影诞生以来,它便从文学中汲取灵感。随着电影艺术、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的跨界现象越来越普遍,阅读文学、观看电影,都必须转化为私密的个人体验,都需要投注情感与思考。其次,文学与电影作为艺术的形态,它们最终关注的...
評分1888年,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诞生,它仅仅有两秒;1895年,法国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用活动电影机举行首次放映《工厂大门》,这被认为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据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纪实小说,该书问世于日本的平...
評分1888年,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诞生,它仅仅有两秒;1895年,法国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用活动电影机举行首次放映《工厂大门》,这被认为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据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纪实小说,该书问世于日本的平...
評分1888年,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诞生,它仅仅有两秒;1895年,法国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用活动电影机举行首次放映《工厂大门》,这被认为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据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纪实小说,该书问世于日本的平...
971/原來《胭脂扣》十二少的首選不是張國榮,而是鄭少鞦;許鞍華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為瞭與邵氏解約;王傢衛《花樣年華》的男主原型其實是劉以鬯……地鐵上讀完瞭《光影的來處》,雖然是整理匯編,卻瞭解瞭不少故事背後的故事,也是很珍貴,
评分挺有意思的一本“講座筆記”。文字與影像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關係。書中選取瞭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一些代錶作品,通過問答展示瞭創作背後的想法,現在來看也是十足珍貴瞭。
评分所謂“來處”,是指電影改編的原著,包括瞭四篇座談的整理文字。最難得的是張國榮的那篇,可以說字字又見其人風采;伍淑賢的那篇感觸不深,電影我也沒看過;許鞍華的一篇最實在,也敢於承認自己在《傾城之戀》和《半生緣》上做的不好,他對演員的選擇也頗有時代感,什麼周迅黃磊趙薇,還蠻有趣。但劉以鬯這篇我認為最好,因為唯有這一篇的重心是在文學而非電影,有一些他與現代文學史的關係如和端木蕻良、姚雪垠等。四篇訪談都比較珍貴,所談論的問題都很有意義,就是太少瞭不過癮。每一篇訪談後都附瞭相關的原著片段,這一比較啊,還是張愛玲好看,怎麼看都好看,其次是《酒徒》,也實在是好看。李碧華這麼一並列,宛如丫鬟瞭。
评分如葉之盤桓。
评分如葉之盤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