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开设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作为研读对象,并邀请相关的演员、导演、作者为学生演讲及接受访问,对影像与文学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书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刘以鬯的演讲及访谈记录。游走于影像与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们的创作者说,出于文学,入于光影。文字与光影交错之间,互为参照。
主编简介
卢玮銮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2002年退下教职,改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故事:个人回忆与文学思考》《香港家书》《夜读闪念》等。
熊志琴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200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现于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任教。
影像人的职业生涯,真正的开头往往不是“看电影”,而是“看到有人拍电影”。影像人看不到你,尽管你在旁边,你不在剧情里就是透明的。他们被人簇拥着。在这种没有交集的簇拥之下,他们不是人是载体,你也不是人是围墙。相互解说很难,承认看到与没看到容易。就像海水与海岸相...
评分影像人的职业生涯,真正的开头往往不是“看电影”,而是“看到有人拍电影”。影像人看不到你,尽管你在旁边,你不在剧情里就是透明的。他们被人簇拥着。在这种没有交集的簇拥之下,他们不是人是载体,你也不是人是围墙。相互解说很难,承认看到与没看到容易。就像海水与海岸相...
评分影像与文学虽然诞生时间先后有别,却都是最美的艺术形式,且如双生花一般,互相映衬,互添光辉,好的影视作品为文字增光添彩,而好的文字大家也想看到所改编的影视作品,每一位对文学与电影都感兴趣的人可能都思考过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在这本《光影的来处》中,大家或能找到...
评分看完这本书,最强烈的愿望是,想去亲耳听听这一堂课。 《光影的来处》是港中文大“香港文学专题:文学与影像比读”的讲稿整理,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与刘以鬯的讲稿,其中张国荣部分因无录音、录影,全靠印象与笔记整理。讲者身份和职业的不同,让他们的讲稿呈现出十分...
评分影像与文学虽然诞生时间先后有别,却都是最美的艺术形式,且如双生花一般,互相映衬,互添光辉,好的影视作品为文字增光添彩,而好的文字大家也想看到所改编的影视作品,每一位对文学与电影都感兴趣的人可能都思考过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在这本《光影的来处》中,大家或能找到...
最实在的是许鞍华的一篇。但这本书太不实在了,基本只是四篇录音实录……内容太单薄。
评分藏书阁打卡2020·03|这是一本摸起来舒服读起来也舒服的书,感谢活字文化赠书。裸脊的书,穿插电影画面的排版都让阅读过程变得令人舒适。这本书是几场讲座的文字编辑版。02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玮銮教授开设“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并邀请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和刘以鬯来讲述文学创作和电影创作的关系或者是创作者的一些想法。阅读本书,从近距离去了解这些创作者内心的想法,对理解其相关的作品非常有帮助。当然,最喜欢的也最感激的是可以看到张国荣02年的这场讲座,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看到他讲述自己作为演员对角色的揣摩和对表演这件事的见解,又再次被感动了。
评分“如果只读只写一些熟悉的生活是很没意义的,你们也应该多看一些不认识的事物,愈不懂愈要看。”——伍淑贤
评分哥哥那四篇当然是极好的,非常珍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霸王别姬里对同性恋的处理,既要演绎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又要照顾到陈凯歌对这个话题的避忌。许鞍华一路吐槽自己当年对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改编的失败,于我看来张爱玲就是很难改。。。不过,她提到原著改编的两种操作很有启发意义,一个是徐克对笑傲的改编,保留其精神,解构其内容;另一个是对原著的颠覆,举的例子没看过,黑泽明的蜘蛛巢城算是这种吧。
评分-_-原著和改编真的是两码事。原著好,改编后不一定好。因为好的原著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的心中有一个“不可取代”的原型。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是分别从文学创作者、导演和电影表演者的角度来谈文学与影视的比较。个人认为书中最有价值的,是张国荣对艺术表演的理解和执行,还有许鞍华分享了从小说改编到电影拍摄的经验,让不懂行的我在下次观影时能够更细致的感受原著与改编作品的差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