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东还

西迁东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天地出版社
作者:龚静染
出品人:天喜文化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25
价格:6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555173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民国
  • 知识分子
  • 文化
  • 大师
  • 随笔
  • 文学
  • 天喜文化
  • 历史
  • 文化
  • 叙事
  • 人物
  • 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一部全新视角下的抗战后方人物流寓史。本书共十五篇,勾连到数十位近现代人物,集碎片为镜面,照出的是一时之俊彦,余音绕梁,精彩纷呈;

2. 书中记录的人物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南怀瑾、叶圣陶、范旭东等,涉及学术界、文艺界、政商界等,领域之广,职业之多,堪称 中国抗战时期南迁西南之地的人物命运的缩影,再现了抗战年代的波云诡谲和一代大师的铮铮风骨;

3. 本书为一本历史人物随笔集,兼具文学的丰富性与历史的真实性。在技巧和风格上有比较文学化的一面,同时本书搜罗宏富,资料详实、有理有据,还原了丰富的历史细节且意旨宏远;

4. 历史就是世道人心,历史就是一个个人生,众人之人,众生之生。作者的历史写作,情感上是悲悯的,文字上是谦卑的。在写作态度上,长怀“小人物之心”,将厚重的历史与个人的命运融为一体,体现真实的人世和复杂的人性。

5.作者所著《昨日的边城:1589-1950的马边》曾入选中国好书2017年7月榜单,本书延续了其非虚构写作的叙事风格和写作态度。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西迁至四川大后方的故事,其中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叶圣陶、朱东润、南怀瑾、凌叔华、贺昌群、范旭东等,他们或创办教育,或著书立说,或重兴实业等,在川蜀之地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

作者通过查询档案、实地走访等途径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作了细致入微的探查与研究,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梳理,再现了他们在战乱时局下跌宕起伏的命运。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亡相遇,当厚重的历史与个人的荣辱融为一体,作者诗意的文字仿佛时代的回音,召唤我们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大时代下的因缘际会和复杂的人生况味。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龚静染,作家。现居成都。主要作品有《桥滩记》《浮华如盐》《河山有灵——岷峨记》《我们的小城》《整个世界慢慢灰暗下来》《昨日的边城》。

……

【作者自述】

我在川南的一个小城里长大,喝的是岷江水,抬头就可以望到峨眉山,那一带正是书中历史发生的地方。后来当过记者,编过杂志,发表过上百万的文字,但人到中年后才明白与书中的人物相遇的意义。

本书中有些文章的写作跨越了十多年,涉猎的人和事难免沧桑,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则逐渐丧失了记忆,但新的线索也在不断地出现,犹如一股新泉涓涓而来。

消失与浮现,是我在写作中常常遇到的事情,所以这是一本好像完成了但又在不断完善的书。我想,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做这些事,绝不仅仅是为了去体味消失的遗憾和浮现的惊喜,人生百态未必一书能尽,我仅仅是想写出一些可信的历史。

目录信息


乱世问学
马一浮:濠上一髯翁 003
熊十力:小城办学记 038
南怀瑾:茫溪故人051

西迁往事
叶圣陶:异乡的喜宴 067
朱东润:乱世书写者 082
凌叔华: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103
竺可桢:情定峨山之巅 118

流寓生涯
贺昌群:繁华故乡尽零落 131
叶伯和:新诗之萤 169
蒋叔岩:春熙逃伶 185

困厄求生
刘文辉:西康来信 197
缪秋杰:秋园遗梦 217
范旭东:梦断“新塘沽” 240
黄汲清:寻找黑卤 290
峨眉客:故宫文物南迁北线遗事 310
征引资料目录 33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评《西迁东还》 看过熊培云老师的《一个村庄的中国》,从探究自己最熟悉的村庄入手,了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有一种“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的大格局。我还看过岳南老师的《南渡北归》,在战争年代那些大学、大师们的颠沛流离,以及中国文化在那个时期绽放...  

评分

评分

感谢豆瓣读书赠书。自然,也要应约写几点感想。 阅读是较为私人的事情。各人旨趣不同,读同一本书的感受和体验自然也不同。以下文字是我个人阅读体验,仅供参考。 “西迁东还”的名字,让人想到“南渡北归”“无问西东”等书籍或影视作品。他们聚焦于相似的主题,只是书写方式...

评分

感谢豆瓣。 十五篇关于抗战后方的人物故事,分四章徐徐书写,乱世问学、西迁往事、流寓生涯、西迁往事。其中有些人物是我所熟悉的,有些则不,但读完之后,却无一不引起我的好奇,以及进一步探寻了解的愿望。西迁东还,西迁是暂时的,东还却是最终的必然。因而西迁的基调在本书...  

评分

本科曾览《南渡北归》,初秋读罢《夹边沟纪事》,如今又看《西迁东还》。近代以来国家不幸诗家亦不幸,书中人物命运浮沉,读者悲悯之余,亦能追思风骨,鉴古知今也。 如果说《南渡北归》试图总览抗战之后知识分子身世浮沉全貌的话,那么《西迁东还》就是围绕乐山这一座城,通过...  

用户评价

评分

“一贯整肃,望之俨然;而言谈间,则名士风流,有六朝人气息。”一部关于民国大师的实录,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评分

建设在超多史料考证功夫之上的民国人物白描。学者大儒,梨园红伶,推动地方建设的政界军阀,推进科技化工发展的实业家,最末讲故宫文物入川。作为抗战后方的川蜀之地,好似乱世可以暂避的山脚,得以缓顿喘息处的历史碎片拾遗。群像还是遗事,都有着与史料匹配的端肃沉郁,并未因文学需求,制造煽情浮泛。四星以上。

评分

西迁那段历史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趁这次中奖补补课。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置身名利场,到此思无穷。” 看了之后觉得现在的记者真的文字少有美感。

评分

逸才杰士们的家与国与人生。

评分

这本名字仿照《南渡北归》的书比《南渡北归》好就好在隐微的地方视角上。它是四川人写四川故事。传统的东亚士大夫(知识分子)叙事往往是只有祖锅没有乡土的,其结果也就是作者在序中所说的:“我从小就生长在小城五通桥,按说离这段历史是很近的。但实际我在很多年中都非常陌生,这样的历史缺失是不可思议的,但它就真实地发生了。”当然,中心人物还是士大夫,是“中秧人”,“武汉大学到了乐山后,当地人把武大的人称为‘zy人’,‘zy人’包含了一些特权的意思,这首先体现在经济收入上的优越,当时武汉大学的教授,男的每月多的能拿五百元,女的拿四百,其他职员薪水也不菲。……当地人自然艳羨得不得了,殊不知物价也随之往上抬,其实是‘zy人’打破了当地的生活秩序”——我期待着那些“非zy人”也有讲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的一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