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封笔之作,晚年心境披露,揭示中国士人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
作者以其卓越的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诗人感受,历数李白与杜甫的身世、婚姻、生活习性、政治活动、宗教倾向和文学创作,以及二人的交往和交游,生动还原了李白、杜甫生活状况及社会背景。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重点不在评述李杜的诗歌艺术,而是力图透过他们失败的仕途生涯,揭示士人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
作者分析鞭辟入里,道前贤所未能道。旁征博引,纵横自如,语言极富诗意,观点极富创见,妙趣横生,是独具典范价值的汉语学术文本。自问世以来,虽然争议不断,但至今研究李白与杜甫仍不能绕过此书。
著名散文家、学者周国平说:“不管人 们对这部书 的扬李抑杜立场有何不同意见,重读这部书,我仍由衷地钦佩郭老以八十之高龄,在连遭丧子惨祸之后,还能够把一部历史著作写得这样文情并茂,充满活力。”
书中诸多问题的论述极富创见,引人深思。
如:李白究竟是哪里人?
为什么说李白不是胡人?
为什么李白能一生游山玩水却不为生计愁?
为什么说李白既庸俗又洒脱?
为什么说杜甫嗜酒实不亚于李白?
为什么说杜甫信的是禅宗?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
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然而这双子却有太多的不同,出生背景不同,人生际遇不同,诗歌风格不同,对历代文人的影响也不同,而文人对两者却总是拿来对比,评价也不同。最近有幸拜读了郭沫若先生的大作《李白与杜甫》,读来颇有滋味。 该书于1972年由人民文学社...
评分雖然老郭成爲了徹頭徹尾的禦用文人兼瘋狗,但還是有兩下子的,也不愧新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小時候看這書,老覺得是香港人寫的,要麽就是日本人寫的,總之有點海派小説的味道,每句對話似乎都透著現代感,很煽情,也很善於拿捏,總之覺得還不錯。想一想,似乎他的東西,也只有...
评分读《李白与杜甫》 檀作文 不记得是第几次读《李白与杜甫》这本书了。从前印象很不好。为的郭沫若挖空心思地贬低和糟践杜甫,看了叫人生气。我又向来鄙薄郭沫若的为人。因此,总是带着抵触的心理来读。这一回算是耐着性子,又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对于《关于杜甫》部分,还是...
评分晚年郭沫若 邵燕祥 关于晚年郭沫若,这些年谈论得不少。最近从报上读到摘载的周国平《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得到一点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受到广泛訾议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是郭沫若在什么样的心境中写的,传达了什么样的心灵信息? ...
评分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放在今天来读,大可不必担心像当年引起争议了。这是一个怀疑的时代,解构的时代,一切皆可戏说,一切神圣皆可消解,今日活跃在各个秀场的偶像可能就是明天的过街老鼠。 当今的人们每一天都经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冲击,躲都难躲掉,因此...
老郭晚节不保的证明之一。
评分以偏见反对偏见,一言难尽,令人不禁怀疑杜甫在唐朝的时候是不是不小心挖了他郭公沫若的祖坟了,以至于如此讥诮
评分郭的阶级斗争水平真了得。扒拉着算盘清点杜家多少亩田多少株桃多少杆竹雇过多少长工,还有他心里惦记过美女。伟大的杜甫如生在郭某时代,恐怕难逃被高帽游街批狠批臭的遭遇。郭还自以千百年只有他跟毛配跟李白相提并论,要随毛同李白交游。不知道李白听到这话,有没有气得从唐朝穿越过来扇郭几嘴巴,也或者他根本不屑理会郭某其人。
评分郭老批评杜甫庸俗,并在某一处暗示他心里还想着美女,太知识分子了太不人民了。我不禁要问郭老:人民到底喜不喜欢美女?
评分有时觉着郭这样的小激动小偏执,看看也很可爱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