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同情

无处安放的同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汉宁·里德
出品人:万有引力
页数:220
译者:周雨霏
出版时间:2020-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813889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心理学
  • 道德哲学
  • 哲学
  • 无处安放的同情
  • 全球化与道德
  • 伦理学
  • 全球化
  • 同情
  • 社会
  • 人性
  • 孤独
  • 现代
  • 情感
  • 心理
  • 城市
  • 挣扎
  • 归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莱比锡图书奖得主经典哲学著作;20余位欧洲哲学家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四个著名思想实验,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

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思想巨擘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作者简介

【英】汉宁·里德(Henning Ritter) 著

德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之子,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著有《长长的影子》《笔记本》《征服者:20世纪的思想家》等作品,曾获2011年莱比锡图书奖。

周雨霏 译

德意志日本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特聘讲师。研究方向为20世纪德国社会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目录信息

导言
第一部 杀死满大人
若单凭意念就可以杀死一位远在北京的满大人,并因此致富,你会怎么做?
第二部 道德的地理学
年轻的中国妇女在裙下半露出穿绣鞋的小脚脚尖在北京招来的灾难,比世界上最美的少女在台盖特山麓跳裸体舞所引起的后果还要严重。
第三部 遥望远处的灾难
里斯本变成了废墟。在巴黎,人们还在跳舞。
第四部 塞住两耳的哲学家
房间内,哲学家正撰写一部关于社会幸福,或是普世道德的著作。正在这时,有人在他的窗子底下被谋杀。他听到了这个不幸者的惨叫,但在斟酌了一番之后决定对其不闻不问,他不希望自己关于普世伦理的工作遭到打扰。哲学家思考整个人类命运的工作如此重要,眼前的不幸丝毫不能打动他。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每个周五的下午,当我到了咖啡店时,汉宁·里德(Henning Ritter)总是已经在那儿了。我在门口稍作逗留,好仔细观察他。他埋首于文稿中,全神贯注,像是有个无形的罩子将他与四周的人隔绝开来。他的手中握着支铅笔,他的阅读总是立即转化成批注和评论。过了一会儿,他抬起...  

评分

进入这场对话的读者将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抵达答案、质疑、矛盾,当然最好是与作者达成认同。里德的文风在追求写作的另一种原始功能,这就是捕捉跳跃着的思维过程。里德收集起那些灵光一现、那些闪烁在思维之聚散离合中的无数个顿悟的瞬间,接着以诡辩的方式使这些偶尔迸出的思...  

评分

采写|徐悦东 来源|新京报·文化客厅(ID:iiiwenhua) 摘要: 为何我们容易对远方的灾难报以同情,却不愿意承担身边的道德义务?同情是否存在边界?面对具体的灾难,怎么样表现才符合道德?这些问题在当下欧洲的思考框架中,为何如此重要?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示?新京报就此...  

评分

十分钟写个摘录,快速,然后去工作: “人是封闭在自我感受之中的生物,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孤立的世界中。这便是个人主义横行的代价“ “人类绝大多数行为是随机性的“。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是做了什么事,再找个合理的理由,但是觉告知大家,是先有了这个理由才去做的。 “对...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全球化使得社会事实成为不在场的在场,但是这次疫情却使不在场的在场迅速转化为在场的在场,全球化再一次强有力的显影而出。

评分

读不懂。。期待下次再见

评分

看懵了

评分

其实更像是一本读书笔记。作者以几个有趣的切入点,来探讨道德哲学的问题,不过所有的论据与观点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启蒙时代思想家的思想,包括卢梭、亚当·斯密,狄德罗、巴尔扎克等人,其中关于卢梭的观点稍多一些。实际上内容与副标题还是有些距离,虽然事实上的全球化早已经开始,但近几十年的矛盾更为突出。作者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欧洲的移民问题还没有特别突出。时至今日,如果作者重写此书,相信应该还有更多和更深刻的东西。人类在空间上越来越近,所引发的道德观念与标准也在不断冲突,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方面是物质利益的导致的淡化,另一个则是共同道德理念的所产生的共情,但二者迄今以融合,欧洲移民问题最为典型。本书的翻译不错,但所有的哲学类书籍都是一个德性:把简单地问题复杂化……

评分

读不懂。。期待下次再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