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位古代诗人和一个现代闯入者
一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
·
七堂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的文学课,
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
诗与心灵自由飞动,
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
让古代心灵中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
成为与现代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
·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黄晓丹,江苏无锡人,苏州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师从罗时进教授;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师从叶嘉莹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师从方秀洁教授。现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友人黄晓丹最近写了一本书,叫做《诗人十四个》。最初她在闺蜜群里宣布要写这样一本以现代心理学阐释鉴赏古代诗人作品的书的时候,我们起哄,给她起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名字,什么《春天十四只小老鼠去写诗》之类,因为我们都喜欢一套叫做《十四只小老鼠》的绘本,想象着有十四...
评分我很羡慕书中提到的几个场景,尤其是兔老师说,课上讲到诗词中的春雷,那年春天雷声的问候就突然降临,身临其境引起的联想大概能丰满亲历者对整个诗词世界的印象。 周六去瑾槐书堂听老师的讲座,讲到“残柳参差舞”时,透过老师背后的窗,我看见秋日已经苍老的柳条在随风狂舞,...
评分 评分我无法完全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这本书,因为诗歌在此不仅为诗歌,诗人也不仅为诗人,他们成为了一个空间,承载着我对晓丹老师授课的记忆与在江南学习诗歌与古典文学的体验;同时晓丹老师与诗人通过诗歌建立的通灵连接,仿佛扮演了一个沉浸在古典与现代、转接直觉与感受之间通灵师...
评分诗人十四个:一次不忍卒读的阅读体验 先说感谢。 为啥呢?此地无银的先和作者划清界限:不是学生,从未谋面,买书是因为从猫弄上看了一篇访谈,应为学生所访(后来一直想找还找不到了),灵动十足,固有此一买。 由于平时从不看电视,当然也不知道叶嘉莹这一神一级老师的存在…...
对诗的感受敏锐,语言诉诸文字,也平易可亲。但有一个问题是在具体的诗的解说中,常常有为了求新求异而勉强生发出不同于以往诗史的新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实在有过于牵强和强行以古人为我所用的感觉。
评分讀詩要與人生有熱烈飽滿的交集,要有辨別nuance和ennui的蕙質蘭心,故而以地緣詩學打底、以旁徵博引連線、以中西文論貫通、以感發體驗潤飾,作者既有嘉瑩弟子的文本細讀功夫,又有自我豐趣經歷的感悟聯想能力,更有一顆沉緬青春期的不老心,跳脫古今時空而能作旁觀冷靜之文本再審視,非常值得一讀。謝@Xishun推薦。#依舊讀#117
评分讀詩要與人生有熱烈飽滿的交集,要有辨別nuance和ennui的蕙質蘭心,故而以地緣詩學打底、以旁徵博引連線、以中西文論貫通、以感發體驗潤飾,作者既有嘉瑩弟子的文本細讀功夫,又有自我豐趣經歷的感悟聯想能力,更有一顆沉緬青春期的不老心,跳脫古今時空而能作旁觀冷靜之文本再審視,非常值得一讀。謝@Xishun推薦。#依舊讀#117
评分2019120:顾随先生推崇诗歌的“感发”作用,他讲诗词亦能“感发”,诗人可与花鸟共忧乐,而读诗的人又何尝不能与诗人同悲喜?作为先生的再传弟子,本书作者讲诗常能从既有的评论体系中解放出来,不强作翻案文章,不拘泥于诗史地位,不妄谈流派之争,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私人化的解读,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验证、观照诗歌,同时又用诗人与诗歌来丰富自我的情感体验。与诗人同心共情,兴会标举逸兴横飞,常有独出机杼之解,王维的中止的能力、陶渊明的写孤独而有充实之趣、陈子昂的孤绝与张九龄的开阖、盛唐诗的痴憨之气与浑成之美,作者解诗,体现了作为一个读者所能拥有的多重诠释的自由。
评分渐入佳境 手不释卷 开始以为挑拣几样春物连缀谱曲趣谈漫谈关于十四个诗人们的春天二三事 后来发现旁征博引 从心而论 独辟蹊径 轻盈醇厚 愈读愈佳,最后真诚满值,感动了春天埋头犁耕的我 贫瘠的壤上 决心偏要生出些合适的野蛮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