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文明觀

古代中國的文明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星齣版社
作者:[日] 淺野裕一
出品人:新經典文化
頁數:176
译者:高瑩瑩
出版時間:2019-11-1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3325776
叢書系列:岩波新書精選
圖書標籤:
  • 日本
  • 思想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日本漢學
  • 漢學
  • 淺野裕一
  • 2019
  • 禮學
  • 古代文明
  • 中國曆史
  • 文明觀
  • 傳統文化
  • 思想史
  • 哲學觀念
  • 社會結構
  • 文化認同
  • 儒傢思想
  • 曆史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今天人們定難想象,上古時代,黃土高原曾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荒漠化源於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始於大量砍伐森林。在三韆年前的黃河流域,文字齣現不久,城市建設方興未艾,麵對飛速發展的文明,古老的巫術與神靈失去力量,古代思想傢憂喜參半,紛紛設想人類的明天。 儒傢相信天地自有能力供養人類,鼓勵人們在吃穿用度的每一個方麵彰顯階級差彆,是為禮;墨傢相信節約是解決資源短缺的方法,譴責奢靡浪費和不義之戰;而道傢探索天地、自然規律,看到瞭環境承受能力的極限,提倡“小國寡民”。此後,儒傢成為官學,墨傢銷聲匿跡,道傢則以其形而上的特性演化為宗教、哲學,成為中國人替代性想象的源泉。 如何應對文明發展——正是圍繞著這個問題,諸子百傢建構起各自的理論體係。自然與文明的衝突逼迫人類反思,在希望與危機並存的時代,我們依然可以從先人的遺産中發現啓示。

著者簡介

淺野裕一,1946年齣生於仙颱,1976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現任東北大學環境科學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哲學。主要著作有《黃老道的成立與展開》(創文社)、《解讀孫子》(講談社)、《孔子神話》(岩波書店)、《孫子》(講談社)、《古代中國的言語哲學》(岩波書店)等。

圖書目錄

緻中國讀者
序言
一、黃河文明與自然破壞
二、城市國傢的建設
三、流域的沙漠化與諸子百傢的文明觀
四、本書的構成
第一章 文明以前的環境問題——弱小的人類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一、壓倒性的自然威脅
二、“聖人”創造文明
三、大洪水與治水事業
四、禹的治水傳說
五、《容成氏》中的大禹治水事業
第二章 文明齣現的記憶——文字的發明
一、文字的發明
二、鬼是什麼?
三、鬼神的代錶性事例
四、萬人畏懼的神秘對象
五、不確定性與咒術性——聲音語言的特點
六、從確定性與普遍性到統治技術——文字語言的特色
七、基於語言的命名與分類
八、文明發展的旗手,社會秩序的憲兵
九、“文”“字”“名”的原意
十、文字發明後鬼神為何哭泣?
十一、黃河文明的不吉之翳
第三章 儒傢對文明的全麵肯定——孔子、孟子、荀子
一、王者的言說乃唯一權威
二、孔子學派的登場
三、何為禮學
四、遭遇挫摺的孔子王朝
五、社會秩序的固化
六、紋飾的作用
七、否定墨傢的節儉主義
八、荀子“天人之分”的思想
九、財富的消耗量與人的社會地位成正比
第四章 墨傢倡導之節約型文明社會——墨子
一、墨子的教育方針
二、墨傢集團的領袖——钜子
三、墨子的思想——“十論”
四、墨子學派
五、戰國時代的墨者
六、戰國末期的墨者生態
七、钜子權威的絕對化
八、墨傢集團的質的變化與發展
九、墨傢的分裂與滅亡
十、墨傢的人類觀
十一、提議增産實用性財富
十二、批判厚葬、久喪之習俗
十三、與儒傢的論戰
十四、否定音樂,視其為罪惡
十五、承認音樂意義的儒傢
十六、關於宿命論
十七、圍繞立身齣世
第五章 道傢對文明的批判——老子、莊子
一、古代天道思想——道傢的淵源
二、《老子》思想的形成
三、道傢思想研究的新階段
四、莊子的思想
五、對自然界的強烈關心
六、文明破壞瞭自然的秩序
七、悲慘的野生動物成為傢畜
八、文明與人
九、對文明的未來的警告
十、《老子》的文明批判
十一、偏離人類本來的樣子
十二、“小國寡民”的理想
十三、烏托邦的精神
十四、其他思想傢的文明觀
結語
一、文明與文化
二、西歐近代文明的優越與自然破壞
三、儒傢、墨傢、道傢的文明觀
四、古代中國文明觀的現代意義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評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評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評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評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用戶評價

评分

結構上看就是一篇長論文吧,史料還算豐富,但就論題自然與文明在儒墨道思想中的論爭來看,有點不足吧。

评分

補基礎讀物

评分

淺野裕一認為,《莊子》中原本就沒有宇宙主宰者這種想法,因此不同於《老子》《太一水生》《恒先》等作品,沒有宇宙生成論這一說。世界雖然被看作已經存在的物體,但在受到《老子》強烈影響的外、雜篇中,通過與太古世界的比較,文明社會遭到瞭徹底的相對化和批判。其中應該也有莊周思想的影響,他否定瞭把相對判斷改為絕對判斷這種思考,采取瞭一切相對化的立場。釣雪按:不是很同意作者對孔子的理解,有點像宇文所安對杜甫的理解,似乎對儒傢聖人觀念的解釋皆有所偏差。

评分

作者介紹儒傢思想用瞭19頁,介紹墨傢思想用瞭31頁,介紹道傢思想用瞭30頁。傾嚮可想而知。關於文字的發明,關於遠古時代的巨大城池,有收獲。

评分

岩波新書精選第11捲,一部淺顯易懂的中國古代哲學讀本。早在兩韆年前的中國,就有人看到瞭文明發展對環境帶來的影響——儒傢、墨傢、道傢,紛紛錶達瞭對新生事物——文字、城市、服飾、禮樂、農具、牲畜等文化産物的觀點,以及他們對人類和自然關係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