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文明观

古代中国的文明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浅野裕一,1946年出生于仙台,197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现任东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主要著作有《黄老道的成立与展开》(创文社)、《解读孙子》(讲谈社)、《孔子神话》(岩波书店)、《孙子》(讲谈社)、《古代中国的言语哲学》(岩波书店)等。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日] 浅野裕一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176
译者:高莹莹
出版时间:2019-11-1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325776
丛书系列:岩波新书精选
图书标签:
  • 日本 
  • 思想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日本汉学 
  • 汉学 
  • 浅野裕一 
  • 2019 
  • 礼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今天人们定难想象,上古时代,黄土高原曾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荒漠化源于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始于大量砍伐森林。在三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文字出现不久,城市建设方兴未艾,面对飞速发展的文明,古老的巫术与神灵失去力量,古代思想家忧喜参半,纷纷设想人类的明天。 儒家相信天地自有能力供养人类,鼓励人们在吃穿用度的每一个方面彰显阶级差别,是为礼;墨家相信节约是解决资源短缺的方法,谴责奢靡浪费和不义之战;而道家探索天地、自然规律,看到了环境承受能力的极限,提倡“小国寡民”。此后,儒家成为官学,墨家销声匿迹,道家则以其形而上的特性演化为宗教、哲学,成为中国人替代性想象的源泉。 如何应对文明发展——正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诸子百家建构起各自的理论体系。自然与文明的冲突逼迫人类反思,在希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先人的遗产中发现启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评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评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评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评分

在一战后,西方反思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创伤,从而重新发现其所鄙视的东方并从东方吸取素养来拯救过于工业化的世界。这个东方范围不单是远东的中国,更有南亚的印度。印度学者D.P.辛加尔的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现印度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塑造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结构上看就是一篇长论文吧,史料还算丰富,但就论题自然与文明在儒墨道思想中的论争来看,有点不足吧。

评分

围绕先秦时代儒墨道的通俗读物,对三家主要观点的提炼和概括,很基础的读物。但也有一些基础性错误夹在其间: 1.图14(p.51)“孔子及其弟子”引用的插图错在何处,估计学过中国古代史的初中生都知道。 2.p.54面“孔子的礼学仅仅是想象的产物”,“孔子还着魔般地梦想在鲁国建立一个新王朝以取代周六自封为王,以便在这片土地上恢复其亲手复原的周初礼制”,这样的描述也会让人匪夷所思。

评分

蠻輕鬆的讀物,通勤時間或閒暇之餘甚至睡前就可以看完,對我這個大外行來說頗有收獲。儒家的那種文明觀明顯的就符合統治者的需求,甚至還接近現代的資本消費主義的觀念!墨家則是不近人情,乃至苛求。老莊很適合現代佛系年輕人的想法,但要做到不容易。環保人士應該最愛墨家跟老莊。三種主張都有其利弊,要懂得去蕪存菁。作者說的很有趣,但感覺有點是在借題發揮。要是也能來個跟西方哲學的對比就更完美了。

评分

岩波新书精选第11卷,一部浅显易懂的中国古代哲学读本。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人看到了文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儒家、墨家、道家,纷纷表达了对新生事物——文字、城市、服饰、礼乐、农具、牲畜等文化产物的观点,以及他们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思考。

评分

补基础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