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间的思想

中日间的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赵京华
出品人:
页数:4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9-8-1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441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日本
  • 东亚史
  • 中日关系
  • 赵京华
  • 历史
  • 日本思想史
  • 日本史
  • 中日思想交流
  • 文化交流
  • 哲学思想
  • 历史比较
  • 思想史
  • 中日关系
  • 文化碰撞
  • 认知差异
  • 思想传播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旨在构筑思想、文学上的中日同时代史。上编以日本与亚洲—中国的相互关联为主要议题,下编以中国与亚洲—日本的彼此互动为讨论对象。这样的结构安排,目的在于努力实现中日间你来我往的“思想连锁”。

书中的“亚洲”,既是作为思想传播媒介的实体空间,也是方法论视角上的想象空间。正如我们不能在一国内部讨论近代历史一样,中日间的思想、文学也需要在广阔的亚洲空间下叙述。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现代化理论出现以来,中国学界受其影响形成了从西方或日本的“冲击”下来思考二十世纪中国问题的思维定式。中日同时代史的建筑,则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还原二十世纪东亚思想、文学的历史原生态。

作者简介

赵京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1997年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在日本埼玉大学、爱知大学、东京大学等担任客座教授。著有《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三联书店,2007)、《周氏兄弟与日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转向记》(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等。译著有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北京苦住庵记》《人歌人哭大旗前》;子安宣邦《日本现代思想批判》;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世界史的构造》等。另,主编有中文版六卷本《柄谷行人文集》。

目录信息

代序 世界政治秩序的重组与东亚现代性问题——以日本“近代的超克”和“脱亚入欧”论为例
上 编 日本与亚洲—中国
一 福泽谕吉“文明论”的等级结构及其源流——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
二 近代日本有关“中国”和”东洋”的知识生产——橘朴中国社会思想论与东洋共同社会的构想
三 社会革命与亚洲改造的大视野——尾崎秀实的现代中国论
四 战后日本的中国革命及鲁迅论述——东亚同时代史视角
五 在东亚两洋间重述“亚洲—中国”——近代日本的东洋学/中国学谱系
六 另一时代语境下的日本亚洲主义——战后日本的亚洲经援外交
下 编 中国与亚洲—日本
七 亚洲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以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为讨论中心
八 在东亚历史剧变中重估鲁迅传统——论鲁迅的“东亚意识”及其影响力
九 五四时期有关“道教中国”的认识互动——鲁迅与橘朴关系考
十 国民时代的中国文学史编撰体制之创建——鲁迅与盐谷温的学术互动与政治歧途
十一 普罗文学的政治性与世界性——小林多喜二、鲁迅兼及19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
十二 游走于中日间的文化人的宿命——论周作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外 编
我观“骡子文化”
灾难共同体与文化国家的选择
鲁迅后期的国际主义问题
被遗忘的那一代学人
后记:构筑中日间的东亚同时代史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意识没有完成叙述的感觉,感觉没有完成在书里交代给自己的任务。

评分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意识没有完成叙述的感觉,感觉没有完成在书里交代给自己的任务。

评分

作者受木山英雄、山室信一“思想连锁”等观念启发,试图寻找中日之间的“环节链”或“失掉的环节”,或是受于论文先写而观念后出的原因,“同时代史”并没有很好地把上下编各文章的涵盖进去,正题中的“间”字反倒准确地把握住文集主体思想家的状态,日本的鲁迅叙述、周作人的国家意识两篇体现中日间思想的异同性。印象最深的是写橘朴和尾崎秀实的数篇。这两人因战争期间的言论在近代中日交流史中长期被忽略,但其中国观实高出当时的汉学者和支那通不少。尾崎秀实从社会革命角度理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思考,甚至预言了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后对中国的影响,他对帝国主义的批判、对亚洲社会主义圈的期盼,可以说是战后日本左翼借革命中国为改造日本资源的先驱。老师很“巧妙”地发现现代中国和日本共通的思想命题。

评分

作者受木山英雄、山室信一“思想连锁”等观念启发,试图寻找中日之间的“环节链”或“失掉的环节”,或是受于论文先写而观念后出的原因,“同时代史”并没有很好地把上下编各文章的涵盖进去,正题中的“间”字反倒准确地把握住文集主体思想家的状态,日本的鲁迅叙述、周作人的国家意识两篇体现中日间思想的异同性。印象最深的是写橘朴和尾崎秀实的数篇。这两人因战争期间的言论在近代中日交流史中长期被忽略,但其中国观实高出当时的汉学者和支那通不少。尾崎秀实从社会革命角度理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思考,甚至预言了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后对中国的影响,他对帝国主义的批判、对亚洲社会主义圈的期盼,可以说是战后日本左翼借革命中国为改造日本资源的先驱。老师很“巧妙”地发现现代中国和日本共通的思想命题。

评分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意识没有完成叙述的感觉,感觉没有完成在书里交代给自己的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