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代表作,“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王小波盛誉的完美作品
与自己和世界和解,必须先读懂这本书
只有经历分裂,才能体验真正完整的自我
中世纪战场上,梅达尔多子爵跃马横刀,却被土耳其大炮轰成两半。一个完整的人就这样被分成了一半恶人和一半圣徒。子爵 说:“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世界上两个造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相互撕咬,人在与自己的恶斗中体验到了“完整”的世界。虽然分成两半的梅达尔多子爵最终复归为一个完整的人,但很明显,如果没有那场分裂,仅仅一个完整的子爵并不足以让全世界变得完整。
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2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父母都是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受到尊重。我是败类,是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少年时光里有书本、漫画和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1、作品与作家 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说出这段话的卡尔维诺更接近于一个纯粹的作家。 毛姆虽然毒舌又犀利,但他在《阅读是一座随身...
评分 评分完整: “他任凭这血的波涛轻轻撞击着自己,既没有产生出义愤填膺之感,也没有激发起悲伤哀怜之情。” 邪恶: “ 如果能够将一切东西都一劈为二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摆脱他那愚蠢的完整概念的束缚了。我原来是完整的人。那时什么东西在我看来都是自然而混乱的,像空气一样简单...
评分梅达尔多似乎爱上了帕梅拉,想用爱情来弥补自己及不知道的部分,梅达尔多在与帕梅拉相遇之前,把多样东西都一分为二。 子爵: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语言可以交流。世界上两个造物主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相互撕咬。你跟着我走吧,我对这种恶的本性有所了解,你会比跟别的人在一起...
评分很小的时候就看过,那时候是当作童话看的。这个疯狂怪诞的故事,和小时候看到的那些光辉灿烂的美好童话大相径庭,作为一个孩子,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岁月荏苒。自小浸淫在童话故事里,不免对正义与邪恶充满许多美好的幻想。安徒生和格林奠定了我生命的基...
如卡尔维诺亲言,善与恶,只是他选取的最为众所周知的叙事对立,作为两半子爵仅剩的区别特征,如同红蓝对比一般,强烈显性但并非不可替代,而完整与分裂才是这个故事的母题,随着分裂所产生的后遗症,是绝对的、不容置辩的、丧失人性的二元对立(两半子爵),同时完整与分裂本身又互为对立,点明世界的守恒与圆融恰恰是“抱残守缺”,一开始子爵面目模糊,空白虚幻的完整,经分裂撕扯后产生“真性情”,最后复归的完整,实则已是一种存在的不完整,自我在此间得以实现。
评分善恶相伴寄生于每个人的灵魂
评分暗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善恶各一半,人之初,善恶相互撕咬,不经过一番厮杀,是不能体验和领悟生来完整的珍贵,以及对每个生命都存在残缺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梅达尔多子爵在分裂后,以奇幻的经历为人们印证了善恶的二元论,善的一半至善纯良,恶的一半极尽恐怖,天使与魔鬼纠缠,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自己与自己的争斗,终日寻找着两面的平衡,卡尔维诺天才的用了半身人来做善恶的演绎,脑洞清奇,文字可爱。
评分看名字就能猜到故事多主角是什么样的,确实是一个人在战争中被炮弹轰成了两半,分裂相反的两个人,使其更具人性,形成矛盾关系;邪恶的一半,不幸而令人同情;善良的一半,愧疚而迂腐可笑。这是作者向分裂开战,故而去追求完整。我们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在做半个人的时候: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正如好人一直帮助人,人也会因为道德模范而对他产生反感,一个人恶到极致,也有人怀有一颗感化的心,企图再现善。作者就这样展示着这个非现实的世界,却讨论得如此深刻。
评分“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给自己立一条严格的规矩,并且坚持到底,因为无论对他还是对别人,没有这条规矩他将不是他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