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日本汉学泰斗斯波六郎的代表作,选取“孤独感”这一关键词,遵循时代顺序,对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细密的解说。尤为重要的是,斯波六郎通过细腻的文本解读,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对不同作家风格殊异的“孤独感”进行了对比,并且阐发了中国文学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的过程。附录《中国文学中的融合性》通过中日文学对比,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特质进行了深入阐发,是一篇备受赞誉的佳作。
斯波六郎(SHIBA Rokuro,1894—1959),日本汉学泰斗,广岛大学教授。时人以“京都的吉川幸次郎、东京的仓石武四郎、广岛的斯波六郎”三人并称。在《昭明文选》研究领域贡献卓著,被誉为日本“选学第一人”,撰有《﹤文选﹥诸本之研究》《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陶渊明诗译注》等书。小尾郊一、冈村繁等日本汉学家皆出其门下。
2014年10月,我刚到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就遇上了学校图书馆举办的“斯波文库”藏书展。广岛大学斯波六郎名誉教授辞世后,家人将他平生购藏的汉籍,共计9720册,捐赠给学校,构成了今天广岛大学图书馆里最为珍贵的“斯波文库”。2014年3月,斯波先生家人又将...
评分 评分其实在读此书前半本的时候,对于斯波六郎是有些轻微不满的,的确我知道这是由课堂讲演速记整理成的著作,其本质属于通俗读物,未必讲得特别深,但前十四章还是给人一种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尽管其时我自己读此书时,也正在被寂寞的孤独感折磨,而浮浅急躁,可能就此错过了...
评分其实在读此书前半本的时候,对于斯波六郎是有些轻微不满的,的确我知道这是由课堂讲演速记整理成的著作,其本质属于通俗读物,未必讲得特别深,但前十四章还是给人一种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尽管其时我自己读此书时,也正在被寂寞的孤独感折磨,而浮浅急躁,可能就此错过了...
评分2014年10月,我刚到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就遇上了学校图书馆举办的“斯波文库”藏书展。广岛大学斯波六郎名誉教授辞世后,家人将他平生购藏的汉籍,共计9720册,捐赠给学校,构成了今天广岛大学图书馆里最为珍贵的“斯波文库”。2014年3月,斯波先生家人又将...
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分析人们的孤独感,读完豁然开朗~原来自己的孤独、感伤、觉得是自己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千百年前的大家们也都有过,这些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还有一点感想就是,请大家一定多读书、古今中外的读,这样才知道世界有多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会知道世界上那么多外国学者将中国的种种研究的那么好。
评分草草翻过。典型的日式文评风格,对文献和语言有着敏锐的把握(向选学大佬鞠躬),论陶渊明拙与化以及杜诗的自我意识表述有精见。附录涉及汉语思维非线性及由之而来的言外、对句、譬喻、用典诸特点与启先生《汉语现象论丛》有相合之处。足见语言的直观感受力的重要。(再次向选学大佬鞠躬)
评分写陶杜的二章最好
评分后记里,作者也说了这最初只是自己的讲座集,并无成书出版之意。“如真要改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只怕非得从头改写一遍不可。然而,这样费事的话,对于疏懒于动笔的自己而言,究竟要何时才能完成全书,就算然说不准了。”嗯,所以他只是修补了修补。遂,读者不必期望值过高! 读这种书,总能让我见识到自己对汉字的不了解。时不时需要查百度,又不知其读音,只好手写...????????♂️ 比如你看二译的名字“曌”这个字,就念“照”。 分成由境遇而生和由生命无常而生的两类进行考察。至陶渊明深切体味这两种孤独感后,在诗歌中吟咏出来。亦不过“无法与社会调和而生”与“感叹人生无常之孤独”~ 世代前后 人之孤独,并无太大差异。因不同状而起的孤独感,现世亦有同者。 大家都同样的装逼,hhh!“世人若醯鸡”“世人共卤莽”。一副瞧不起~
评分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