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红尘外

她在红尘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海天出版社
作者:许晓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1
价格:4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072681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女性
  • 修行
  • 旅行
  • 宗教
  • 纪实
  • 生活
  • 女性題材
  • 文化
  • 女性成长
  • 红尘情缘
  • 心灵觉醒
  • 都市情感
  • 命运交织
  • 孤独与自由
  • 自我救赎
  • 诗意人生
  • 人间烟火
  • 心灵寓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她在红尘外》是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生活的非虚构作品。文笔流畅、扎实,题材罕见,在当下具有独特的意义。资深媒体人的一次长途旅行,她独自一人,历时四个月,跨越十个省份,行走了三万公里,从福建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了浙江、江苏、山西、湖北、河南、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一直走到了西藏珠峰大本营的绒布寺。它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她将用独属于女性的感性,记录了对修行人的观察和寻访,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俗世里的人,是如何通过这次游历,找到人活在世间摆放自己的方法。

作者简介

许晓,做了十多年记者。

曾在黄金时期的“南方报业”工作,又在网易做了五年频道副主编。

在 2008 年深入北川汶川震后灾区,协助幸存者救援和死难者遗体运送; 策划过网游,后任职《人物》记者,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中文网商业与财经版专栏作者。 近年来,专注于报道中国当下的信仰市场,写有: 《陈坤的队伍》、《等待末日的寺庙》、江西王林《气功大师》、辽宁大悲寺《苦修》等。 这些特稿的点击量每篇都超过了 10 万+,被各种媒体纷纷转载。

几年前,她辞职踏上寻访中国女修行者的旅途,现已完成书稿,并且成为母亲。

目录信息

因为一次冥想,我出发寻找女修行者 …001
再见,比尔·波特;再见,《转山》;再见,《雪洞》 …015
东南沿海 /“你别走,你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023
初进普寿寺 / 从此以后我不会再说自己“近乎佛教徒”了 …047
三台道院 / 无苦不成道 …069
乾元观 / 责任所在 …086
普寿寺、武汉、芦花庵 / 这不是一趟学习无情的旅行 …103
武当山 /“修行嘛就是各管各,自己管自己,别人是管不了的” …125
海心山 / 白度母的璎珞 …140
崆峒山 /“你要记住,你是道家的孩子” …157
永兴寺 / 蒙山甘露 …172
色达 /“你们所谓的孤独,在我这儿好极了” …188
滇西北 / 等待李兵 …202
拉萨 / 秘洞魂湖 …216
绒布寺 / 石坡居民 …236
香格里拉、虎跳峡 / 高山峡谷 …244
回家 …25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犹记得几年前,大概是2016年的夏天,我收到了许晓发来的初稿,兴冲冲要帮她推荐给出版方。 也不知我为何突然那么感兴趣,有种强烈让这本书面市的劲头。 要知道,我们平时相交甚浅,只在两三年前的一个心灵工作坊上说过几句话,课后加了微信,甚少联动。 幸运的是,我帮她推荐成...  

评分

自此看完,我还是比较适合这类偏记叙类的文字,很容易被笔者带入书中情景,仿佛此刻就在那里。许晓经历了从最初一个猛然迸发的点,惊喜而疑惑到坚定勇气要去完成这样一件事,从最初的激情和未知到逐渐通过刷新一个个地方,碰见不同的人开始,直到最后她在经历了几乎所有波折和...  

评分

曾在获取素材时,听一个人讲过,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不同便是, 如果一男一女要私奔了, 男的会马上带上一些必需品,拎着行李箱就出门 女人会磨蹭久一点。晾在外面的衣服先收进来;厚衣服要不要带;常用药也要备一点…… 当时听了就笑了。 这有点像一开始读许晓这本书的时候,总是...  

评分

- 1 - 许晓写的书《她在红尘外》,一本不需要用太多话语来解释和叙述的书。这本书记录了作者许晓的信仰之旅,4个月时间,10个省份,20个道场,3万多公里,探寻了女性修行者的隐秘世界。男人们在寺庙、道观中修行,其实女人们也有修行的需求。但女性世界的修行,几乎从来没有人...  

评分

1.进藏可能不是指进入西藏而是到了云南或四川或青海的藏族自治州,这些地方离真正的西藏自治区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样想来,西藏真的是遗世独立的一片极地啊,去那里,某种意义上说真的需要勇气。 2.一个有趣但形象的比喻,大山就像一个梨,盘山公路就是一条条梨皮,车辆就顺着...  

用户评价

评分

贵在如实。很朴素的一本,作者只是一个问讯之人,正如她坦言“我是去游历,去拜访”,和张彦的对谈中她也正面、直接地为本书定了位“就是普通的游记…也许一些有意思”。“我只能写我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作者身为写作者的自知和负责也的确能如实读到。ps:1被喝高了的升哥带着醉鬼的清醒和犀利连连逼问的那句“你有什么作品?”击中!能问醒人的他!2总觉得作者进到藏区后才变得“有情”,这本书也才真的好看:不止于走马观花作业式地寻访问道,而是经震动一问后有了提契初心的灵魂力量,有了入溶洞一遭身体的考验和最本能的回应,有了自心主动却也非常自然的体悟。给我的启示是,可能旅途还不够长,心境不到抑或才刚生发;可能即便是这样有目标的不断靠近“修行”的游走,所需时间也比我们原本以为的要更久…人求所得,最终还得是时光结果心开花。

评分

原以为会是社会学性质的非虚构作品,结果发现还是内容简介说得对:“它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作者真正描写的对象其实不是女性灵修者,而是她自己,或者说,她自己就是潜在的女性灵修者,是为自己写下这本书的。西方是批臭了主客体二分的写作策略,但中国这里倒是天生后现代的人我不分。不过作者倒也非常坦率,对途中种种事直陈无遗,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如果说马凌诺夫斯基生前都藏着日记不肯发表,这里则好像根本没觉得有藏起来的必要。

评分

真挺浪费旅费的

评分

浙江三台道院那篇写的非常好,看得我很难过

评分

作者在最后说“我不喜欢古寺钟声,我喜欢人和自然”。哦,一语道破,难怪,始于书名被吸引,但是展卷发现,预想的太好,对于儒释道那么深邃的人生哲学,却是着墨少,而且浅,最终一目十行的看完。作为资深记者,作者的文采不错,小资文艺气息也很张扬,但是“她在红尘外”难道不是修行者为主体的吗?这个“她”结果变成了写她自己,自己的游记、自己的冒险,自己的逃离。偶尔福至心灵的只言片语,源自于受访修行者的,少之甚少。题目那么夺目,那么超然,那么美。。。遗憾,读者的获得感上浇了一盆冷水,为作者勇敢的一人游,和探访女性修行者的初心,给个三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