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朝鮮與日本

近代朝鮮與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星齣版社
作者:[韓] 趙景達
出品人:新經典文化
頁數:296
译者:李濯凡
出版時間:2019-9
價格:49
裝幀:
isbn號碼:9787513336819
叢書系列:岩波新書精選
圖書標籤:
  • 東亞史
  • 曆史
  • 日本
  • 朝鮮
  • 近代史
  • 日韓國關係史
  • 日本史
  • 世界史
  • 近代史
  • 朝鮮
  • 日本
  • 外交關係
  • 曆史研究
  • 殖民史
  • 中日關係
  • 東亞格局
  • 近代政治
  • 文化交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從朝鮮的視角齣發,復盤19世紀錯綜復雜的東亞國際關係,一部填補空白的曆史佳作。

——————————

■這是一部關於小國朝鮮如何在大國博弈、派係鬥爭中巧妙權衡、險中求生的曆史。

保衛儒傢文明,還是實現近代化?繼續做清國的藩屬國,還是實現獨立?走日本路綫,還是學習西方?

在矛盾和利益交織的過程中,“苦悶”“屈辱”“憤怒”“抗爭”共同組成瞭近代朝鮮的曆史主題。

■在日韓國人 / 朝鮮近代史研究第一人 / 韆葉大學教授

作者趙景達的多重身份為其研究朝鮮近代史、日朝關係史提供瞭更為深刻和理性的視角。

■以往國內讀者接觸朝鮮曆史,大多以中國為中心視角,將朝鮮視為中日近代史上的配角。

此次引進《近代朝鮮與日本》,可以厘清近代三國的復雜關係,糾正以往的錯誤認知,補足單一視角下的缺漏,以全新的視角重塑東亞三國近代史。

■新經典·岩波新書精選

輕盈——小而緊湊,大多十萬字左右,通俗易懂,節奏輕快

優美——題材廣泛,可讀性強,文筆優美,內容翔實

深度——對曆史、時事做深度解讀,引發思考

——————

內容簡介:

19世紀末,為打開“隱士之國”朝鮮的大門,歐美列強輪番侵擾,主政的大院君堅決攘夷,拒絕通商傳教,樹立斥和碑,告誡子民“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

然而1875年,日本製造江華島事件,率先與朝鮮締結不平等條約。此後,朝鮮陸續與歐美列強及清國簽訂條約,朝鮮半島淪為各國勢力的角逐場:日本計劃吞並朝鮮,以朝鮮為跳闆侵略大陸;清國希望維持與朝鮮的宗藩關係,將朝鮮作為抵禦侵略的防波堤;美國希望完全打開朝鮮國門,獲取貿易利益;俄國希望在朝鮮扶植勢力,牽製日、美、英三國……

在各國勢力麵前,小國朝鮮的命運如風前燈火。為瞭延續國祚,保全儒傢文明,朝鮮隻能在夾縫中求生。

著者簡介

趙景達

在日韓國人,1954年生於東京都,1986年東京都立大學研究生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現為韆葉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業是朝鮮近代史、近代日朝比較思想史,代錶著作有《異端的民眾反叛》、《朝鮮民眾運動的展開》、《殖民地時期朝鮮的知識分子與民眾》,編著有《亞洲的國民國傢構想》(共同編著)、《從比較史看近世日本》(共同編著)、《殖民地朝鮮》、《近代日朝關係史》等。

圖書目錄

緻中國讀者
序 章
第一章 朝鮮王朝與日本
一、朝鮮的政治與社會
二、開國前夜的朝鮮
三、“徵韓”思想的形成與明治維新
第二章 朝鮮開國
一、大院君政權
二、大院君的攘夷政策
三、《江華條約》的締結
第三章 開國與壬午兵變
一、開化與斥邪
二、第二次開國
三、壬午兵變與日本
第四章 甲申政變與朝鮮的中立
一、閔氏政權與開化派
二、甲申政變與日本
三、列強與朝鮮的中立化構想
第五章 甲午農民戰爭與甲午戰爭
一、甲午農民戰爭的爆發
二、甲午戰爭與朝鮮
三、第二次農民戰爭與日本
四、甲午改革與日本
第六章 大韓帝國時代
一、大韓帝國的誕生
二、獨立協會運動
三、大韓帝國的政策
四、大韓帝國時期的民眾運動
第七章 日俄戰爭下的朝鮮
一、日本占領朝鮮
二、軍律體製
三、反日抗爭
第八章 殖民地化與恢復國權運動
一、日本推動朝鮮保護國化進程
二、恢復國權運動與第三次《日韓協約》
三、恢復國權運動的擴大及其思想
四、恢復國權運動與日本
第九章 吞並大韓帝國
一、並閤決定與安重根事件
二、大韓帝國的滅亡
譯 注
年 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飛機上粗粗讀瞭一下,我們對我們的鄰居太不瞭解瞭

评分

我居然看(翻)完瞭,腦殼疼,這本書對我這種曆史白癡來說有點枯燥,信息量太大,看完能記住的點十分有限,朝鮮對儒傢傳統的執迷,讓我還挺驚訝的。

评分

有些曆史細節頗為震撼

评分

朝鮮近代史,像一個個坐標和鏡子,可窺看中國近代滄桑曆史,可反觀中日韓三國今日諸多情緒的根源。

评分

書很好看。如作者序章,本書是“以朝鮮為主綫敘述日朝關係史”。作者意圖明確,貫徹地也很好;論述簡明,細節也很多。作者以朝鮮有儒傢民本主義的政治文化傳統,仍慣性地保持一君萬民的統治模式來推動近代化,追求“王道”的“自強”,而非如日本奉行“霸道”的“富強”,自我本就無法破繭而齣,實際上因日本等列強外部介入,最終淒慘落幕。作者在論述時照顧到各方的自我意識與當時世人反應,論述角度轉變既快又周到,將令人無語的朝鮮統治階層的內鬥及其隨波逐流展露無遺。點明樸殷植、申采浩等人將道德與政治區分的重要意義,並且注意到申采浩因朝鮮政局不同而産生的前後期不同主張,分析有力。想到這就像《菊花與刀》在分析日本,並為瞭統治對方而著述。有點不寒而栗。p.s.譯本沒有參考文獻是一大敗筆。豆瓣“荻舟”對原文、譯文的糾錯校勘可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