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木心 陈丹青 文学 2019 中国 香港文学馆 M木心 香港
发表于2025-03-31
張岪與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伙不分離,只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
《張岪與木心》——陳丹青致木心的私房話.
相隔幾個世代的陳丹青與木心於異地相識相知,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本書是陳丹青在師尊木心身故後寫成的十萬字文稿。作者以其極盡寫實與簡約的文筆,鄭重坦率而堅拒濫情,寫下了對木心最後的守護與送別過程,淒楚動人。書中文字真摯的記錄了對木心的觀察、剖析,讀著彷彿經歷了木心一生的鬱鬱不得志;與學生俏皮的對話;對書寫繪畫的執著及洞見。難能可貴的私房話,非常木心,非常陳丹青,現與讀者分享。
「我不想限制篇幅,不願遺漏種種細節。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結,給我上最後一課。」
陳丹青簡介: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期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家。2000年回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系列及書籍靜物系列。業餘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游歷》等。
#2019030
评分遗失而难寻的教养,可贵而难能的艺术。
评分#2019030
评分无法言说—除却谈画的部分有些模糊,情真意切处总也像是在隐蔽。在获得这本书时几乎是确定性般地知道了“书写”这回事在他身上是多么私人化,所以才难得。每一句下来都是其一生处令我徘徊的难以割舍,甚至读完它,颤抖之余只能伴随着轻叹,看着先生的生命走向更远处,不是尽头,而是别的,也许是更温柔更无尽的月色中去。
评分守护与送别一篇极好,读来几次掩面而泣。
人的情谊,再久长,数年、数十年,总归开初那段最是金不换。 这是陈丹青在《孤露与晚晴》中的句子,我很喜欢,最初读到时,约在二〇一四年初。那时,木心的十数册文集和由陈丹青所笔录的两厚册《文学回忆录》,皆已出版。差不多也是在同一年,我在陈丹青的《草草集》中读到了他...
评分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 和蔼 委婉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杰克逊高地》 木心,...
评分人的情谊,再久长,数年、数十年,总归开初那段最是金不换。 这是陈丹青在《孤露与晚晴》中的句子,我很喜欢,最初读到时,约在二〇一四年初。那时,木心的十数册文集和由陈丹青所笔录的两厚册《文学回忆录》,皆已出版。差不多也是在同一年,我在陈丹青的《草草集》中读到了他...
评分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张岪与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张...
评分1 把木心的书首次带进家门的,是退休赋闲多年的父亲。那时,他的床头放着一本《哥伦比亚的倒影》,发暗的胭脂红封皮上写着作者“木心”。我问父亲:“木心是谁?”,“是个老上海”,父亲回答,“他写《上海赋》蛮有味道”。 我没有耐心读散文,也没有兴趣了解木心是何许人。 2...
張岪與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