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
《茶書》之後,更進一步,深入東方美學核心
日本人人知道其中感受,卻無法清晰錶述的美學觀念
藝術、設計、建築界無法迴避但被誤解最多的詞匯
蘋果、宜傢、無印良品、Hay等諸多品牌的靈感密碼
簡介
日本茶道大師韆利休,打掃茶室外的庭院。他先將落葉徹底掃淨,隨後,搖晃庭中的一棵樹,讓些許葉子飄落。
這一則軼事,被認為是貼近侘寂的體驗。
“茫茫四顧,
花死,葉亡。
苫屋在這岸邊,
獨立暮光鞦色。”
藤原定傢(1162—1241)的短歌,某種程度上能傳遞侘寂的心境。
岡倉天心於1906年齣版的不朽著作《茶書》,雖對其概念觸碰極多,卻盡量避免使用“侘寂”二字。
“侘寂,乃事物一種未滿、無常、殘缺之美。它適度、謙遜,同時遠離世俗。”
如今,終於有人嘗試以理性且具體的方法,接近侘寂這一美學概念。《侘寂:緻藝術傢、設計師、詩人和哲學傢》收集瞭侘寂的各種片段——晦暗破碎者有之,年久失修者有之,嘗試把它們聚攏,成為一個有意義的係統;同時,找齣段落中隱藏的含義,匹配意圖與現實,去抓住整體——侘寂的全部。
本書自1994年初版以來,已多次再版,被譯成多國語言,為無數藝術傢、設計師、詩人和哲學傢提供精神指引,也成為蘋果、宜傢、無印良品等諸多品牌的靈感密碼。
這本書的滄桑是由你的每一次撫摸賦予的。
繼《吉米·科瑞根》《茶書》之後,小眾社齣品的第三本書。
《茶書》原班團隊設計製作,與《茶書》的開本、版式、裝幀、材質均不相同,但又氣息相承,體現中正而節製的閱讀質感。
獨特的四摺封裸脊設計,捧讀有如打開繈褓。
中性灰邊口,外觀更具整體性。
全書隻使用一種字體“思源宋體”,和一種紙張“棉彩速印”。
全書黑白,但使用四色高精度印製工藝完成。
外封特意不過油,使每次閱讀都留下痕跡。這些擦痕、裂紋和皺褶,使每一本《侘寂》都獨一無二,都成為這本書的一部分,也都成為侘寂體驗的一部分。
雷納德·科倫 Leonard Koren
接受過建築師訓練,卻從未建造過任何東西——除瞭一座古怪的日本茶室——因為他發現大型的永久性物體,在哲學上令人睏惑,以至於無從擘畫。相反,他創刊瞭《濕漉漉:美浴》,位列1970年代前衛雜誌之首。其後科倫齣版的書籍涉及設計(《歸納:物體放置的修辭》)和美學(《你指哪種美學:10種定義》)
譯者:榖泉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也是備受好評的《茶書》譯者。由譯者撰寫的後記則被視作“侘寂批判”。
正文和後記,以西方和中國兩個角度,相嚮而行,力圖無限逼近這一東方美學精髓。
「读库小册子」6本书当中的其中一本,这本书也是我买19年「读库小册子」的原因之一。 「侘寂」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挺好看,用思源宋体阅读起来也蛮舒服的。但感觉Leonard Koren没有把这种日式美学讲明白,特别是后记,译者可能也有部分原因但作者原文应该是更加啰嗦的,而且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在美学的国度里理论永远次于感觉”是我极为赞同的 我非常关注一件作品呈现的气息而非酷炫的形式美 一直以来我对于自然的,记录着时间,光影,情感的事物充满了极大的偏好 对于现代主义的产物我不反对但谈不上挚爱。我曾经很执着的问我的老师 怎么才能做出那种简单却不失优雅...
唔 是被封麵吸引的,,,不過內容實在是……太淺瞭
评分“所有事物,皆暫時;所有事物,皆不完美;所有事物,皆未完成。美是發生在人與事物之間的動態事件。美是一種意識轉變的狀態,是詩意與優雅的特殊時刻。”文化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給旁觀者以窗口,去理解與欣賞,汲取所需。
评分書的設計理念很侘寂,倒是內容有些刻意。
评分本藝術傢、設計師、詩人和哲學傢收下瞭。
评分什麼鬼,一頁隻有半頁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