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叙述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官僚政治在夏商周时代的萌发,秦汉时代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衰弊进行了追源溯流、一气贯通而且脉络清晰的叙述,对三省制、察举制的进步等萌芽于南北朝丽勃兴于隋唐的政治制度,也有极具洞见的见解。
阎步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著作有《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等。
看看教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你大概可以了解了他的思路了吧!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一位北大教授的回答(转) 若不是从"实用",而是从"史学对人类生活是否有意义"这一角度提问,那么还有另一些回答。"实用理性"是中国人的特有思维方式。对一门知识非得要问它是否"实...
评分阎步克老师的文笔自然是很不好的。他的许多书我都没有耐心看的下来。阎先生和邓小南老师据说是大学同学,他的许多观点还是十分具有启迪意义的,即便现在看也是如此。“唐宋变革论”和“魏晋封建论”自不待言,这已成为共识。就是中国政治文明的入口和出口一说也很富有见地。由...
评分 评分这个月认真看的文史书,其实就上面的《十二讲》和本书。而且两位作者都是从业有年的专业人士,但是无疑book大大的书要高明很多。有时候也在想两者的差别。问题意识、方法论自觉乃至述学文体都是可以作为比较的视角,最终体现为历史思维的差距。book有一以贯之的制度史观,并以...
为什么不把阅读书目里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换成这一本啦!明明这本简洁明快得多、也适合非专业而有这方面知识需要的读者,因为结论多论证少,可以先有个基本印象,部分内容配合《官阶与服等》。
评分现在我以为:中国目前出现的问题,不是某人某时造成的,而是负债太多的历史积压造成的,问题会以危机循环的方式出现,而且没有改变的可能,因为我们已经镶嵌在这历史模式中。《波峰与波谷》谈的也是这个问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就是中国历史政治的“常态”,它奠基于秦汉,从那时的粗糙建制之中逐渐演化,由“爵秩”体制发展到九品官品,后者是官僚体系2.0版本,更强大更具有统筹性,它是“科层制”的中国版。能读到很多西方史学的观念,对贵族与专制关系的探讨使人想到托克维尔,科层制与儒吏、文官政治的探讨有韦伯的影子。到了两晋部分,大体认同于田余庆门阀政治的观念。很开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提到的“流品”问题在这本书里有了非常细腻的解释:官与吏的区分,是从秦汉的模糊一变而为魏晋南北朝清晰的分野。
评分普及读物,写的很浅显而且感觉塞了挺多个人意识和情绪在里面。不过作为速读手册来说还是不错
评分虽然号称“普及本”,但干货非常多,收获异常大。秦汉政治奠定了中国的政治史的历史中轴线: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而魏晋南朝则是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偏离了历史的中轴,成为短暂的“变态”,但又为唐宋大一统奠定基础。南朝是名门世族,北朝则是军功贵族,一文一武。但历史的结局,则是北朝成为了历史的出口。北朝孕育了唐宋的政治制度与军事制度,隋唐君主皆出自“六镇”。魏晋南朝士人崇尚清谈玄学,对实务多有鄙视,六朝金粉终于未能抵御北方铁骑。从价值判断上,当然可以说南方更自由更宽松,但历史的结局却是强者政治。从文化和经济上,南方对于唐宋以降影响或许更大,但从政治上说,北方是毫无疑问的重心所在。陈寅恪、钱穆、田余庆等先生的评论穿插其中,史学师承清晰可辨。社会学者与政治学者皆可从此书受益匪浅。
评分为什么不把阅读书目里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换成这一本啦!明明这本简洁明快得多、也适合非专业而有这方面知识需要的读者,因为结论多论证少,可以先有个基本印象,部分内容配合《官阶与服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