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叙述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官僚政治在夏商周时代的萌发,秦汉时代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衰弊进行了追源溯流、一气贯通而且脉络清晰的叙述,对三省制、察举制的进步等萌芽于南北朝丽勃兴于隋唐的政治制度,也有极具洞见的见解。
阎步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著作有《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等。
简评:当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如万里长城一样横亘在阎步克面前,后者唯一的选择似乎就是不思进取地搞个山寨版。 薛涌曾批评说,民国时学者寥寥几个字就可以说清楚讲明白的道理,现在一班学者写了N本书,千言万语依然是不知所云。阎步克编著的《波峰与波谷——秦...
评分豆瓣审核原因 序言 阎步克认为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是中华帝国之常态。儒家正统思想是否可以成立是有争议的,否则李零先生也就不会写《丧家犬》一书了。而且作为一种文化普及书,此点不明示而大言不惭,有误人之嫌。 第二章 官僚行政...
评分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容予说说 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波峰与波谷》——历史的回归与出口?]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时期(不过哪个时期不重要呢),可由于它事件错综复杂且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叙事视角,在一般人的历史学习中往往被略过(或者别人家的历史课本不是...
评分看看教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你大概可以了解了他的思路了吧!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一位北大教授的回答(转) 若不是从"实用",而是从"史学对人类生活是否有意义"这一角度提问,那么还有另一些回答。"实用理性"是中国人的特有思维方式。对一门知识非得要问它是否"实...
评分从历史进程来说,秦汉为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的起点,也是从战国末年分封制解体到集权制进化的一个高峰。从东汉末到魏晋,豪右并起,皇权不振,士族唱主角,是为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的低谷。南朝虽终结门阀政治,但由于深受长期的士族政治影响,轻实政务虚玄,自刘宋之后,进取之...
名为普及本实不缺乏深度。叙述了秦汉至南北朝的政治制度,若干专题包含了阎步克诸著作的要旨,例如从爵本位到官本位,品位与职位。从普及的意义上,比较适合结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并在其之后阅读。时代有波峰波谷,政治有常态变态,“汉唐盛世之间,魏晋南北朝是个帝国的低谷,北朝则构成了走出低谷、通向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评分很早就买了,一直以为是普及书只需要随便翻翻,这次一读,震撼!1,此书可说“一招包一路”,察举制、士大夫、品位研究熔于一炉,贯通无碍,可说是“阎步克入门书”!2,不仅是政治史与制度史,书中隐藏了无数理论思考和大判断。3,提到“胡宝国先生”和“陈爽先生”的时候,有一种基友的甜蜜。
评分阎老师最口语化的一本书,能看到品位职位以及士大夫两本书的影子,因是通俗读本,加了很多俏皮话趣味性史料,所以读起来很轻松。看到后记中老阎说写作时常对着电脑发呆,可想而知这本命题作文写的有多辛苦,能有如此效果也是不易。
评分这段时期的政治起伏轨迹,秦汉是一个波峰,其时帝国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魏晋南北朝则陷入波谷,帝国面临着动荡、分裂,在体制上也出现了扭曲,然而低谷和曲折中,依然能看到政治制度的进化迹象,比如三省制、察举制、位阶制度和法制的进步。这本书参考了很多钱穆、陈寅恪、田余庆和祝总斌诸大家的论述,很多地方像是众人观点的综合,不过作者讲解的更细致,引用的史料少分析较多,对士族文化和政治理念也有涉及。
评分白老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