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学同游

与社会学同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彼得·伯格
出品人:
页数:234
译者:何道宽
出版时间:2008-6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333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彼得伯格
  • 经典
  • 入门
  • 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
  • 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 社会
  • 美国
  • 社会学
  • 旅行
  • 观察
  • 人文
  • 思考
  • 现实
  • 个体
  • 关系
  • 变迁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部堪称经典的社会学入门书。作者一反教科书面面俱到的写法,择要描绘了社会学的主要议题,充满人文关怀和反思性,深入浅出而不乏洞见,使初学者在轻松阅读中看到社会学事业的宏观图景。

——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描绘的社会学是一种能够把个人情趣与追求真相的科学精神、专业智慧与常人关怀结合成一体的学科。社会学其实比一般人心中的形象更加精彩。作者所描述的社会学是那种能够发现人类行为的无比丰富性、能够在个中不以为奇的现象中展现专业洞见的学问——这种学问会多一些人文情愫,少一些枯燥沉闷。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彼得•伯格(Peter Ludwig Berger, 1929- 又译彼得•贝格尔),社会学和神学教授,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29年3月l7日出生于维也纳,二战后移居美国,获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北卡罗来那大学、鲁特杰斯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现任波士顿大学神学与社会学教授,文化、宗教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l992年,因其对文化研究的巨大贡献,奥地利政府授予其“Mannes Sperber”奖。

伯格的社会学思想具有人本主义和现象学的特征。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人类的价值、研究人类自身的状况。他视知识社会学为社会学理论的根本,认为知识社会学的使命是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即对社会的双重属性进行分析。一方面,社会是迪尔凯姆表述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它也是韦伯所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所以知识社会学要对客观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做出理论说明,以揭示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的常识性道理。伯格还把现实的社会建构理论和现象学的方法运用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提出“方法论的无神论”研究准则,其宗教对人类建构和维系世界的作用理论及宗教世俗化分析,对宗教学和社会学都产生了影响。

伯格著作颇丰,独著、合著、合编的著作有十几种,其代表作有:

《世界的非世俗化:复兴的宗教及全球政治》(2005)

《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2004)

《给笑声正名:人类经验的喜剧性》(1997)

《现代性、多元性和意义危机》(with Thomas Luckmann, 1995)

《知识社会学:社会实体的建构》(1991)

《现代化与家庭制度》(1990)

《资本主义革命:关于繁荣、平等和自由的50大命题》(1988)

《飘泊的心灵:现代化过程的意识变迁》(1985)

《家庭之战:夺取中场》(with Brigitte Berger,1983)

《天使的传言:现代社会与超自然的再发现》(1970)

《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精要》(1967)

《现实的社会构建:知识社会学论纲》(with Thomas Luckmann ,1966)

《社会学入门:人文主义的视角》(1963)

等等。

目录信息

译者前言
作者前言
第一章 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
第二章 作为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第三章 “补记”:选择与生平叙事(亦名:如何获得预制的过去)
第四章 社会学视角——人在社会
第五章 社会学视角——社会在人
第六章 社会学视角——社会如戏
第七章 “补记”:社会学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与伦理学 (亦名:如何做到谨慎又伪装下去)
第八章 作为人文学科的社会学
文献述要
索引
译者后记
译者简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生涩的旧文,单纯存个档。问题还未解决。 进入社会学理论学习之时,常常为其庞大的理论体系所洞悉的社会真相感到震颤,但同时也常陷入一种对个人的怀疑境地,即如果人生来就产生于社会,那么人之为人,其超脱于社会结构的独立自由精神要从何处寻得呢?如果学者确信社会学的科学...  

评分

你眼中的社会学家是什么样的?在政府或者 NGO 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忙着发放问卷、研究统计数据的家伙?为政策制定者提出方案与建言的社会改良者?还是冷漠地观察着我们芸芸众生的科学家? 彼得·伯格(Peter Ludwig Berger)的[《与社会学同游》(Invitation to Sociology: A Hu...

评分

评分

第一章 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 “社会学家研究的题材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中”。这里可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社会学家或多或少都有“偷窥欲”,有时候作为一个局外人,有时候又作为一个参与者,“偷窥”他人之间的互动,偷窥社会表象之后的内在,社会学的视角能够看穿社会结构外...  

评分

看完了伯格的“与社会学同游”,越看越开心,尤其喜欢最后三章的一些见解。第六章中作者提到“社会如戏”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放弃过于严肃的意识,换上一副轻松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把人文关怀注入这门学科当中,增添了她的亲切感和吸引力,实证主义这幅过于严肃的面孔容易让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评分

: C91/2249

评分

很激动也很沮丧。读史学,总认为史学要与现实呼应,要有现实关怀,像王汎森先生那样。平时也会思考一些重大问题,激动的是,我关心的问题甚至处世态度,都同作者如出一辙,只是表述不同。然而也因为早有思考,其实读完没太大收获。沮丧的是,我读这么久的书,想的东西,别人几十年前都写过了。

评分

: C91/2249

评分

很激动也很沮丧。读史学,总认为史学要与现实呼应,要有现实关怀,像王汎森先生那样。平时也会思考一些重大问题,激动的是,我关心的问题甚至处世态度,都同作者如出一辙,只是表述不同。然而也因为早有思考,其实读完没太大收获。沮丧的是,我读这么久的书,想的东西,别人几十年前都写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