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叛逆

繼承與叛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陳方正
出品人:
頁數:718
译者:
出版時間:2009-4
價格:6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3047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科學史
  • 曆史
  • 科學
  • 陳方正
  • 思想史
  • 李約瑟問題
  • 現代科學為何齣現於西方
  • 文化
  • 繼承
  • 叛逆
  • 哲學
  • 社會變遷
  • 人性探索
  • 曆史反思
  • 思想衝突
  • 自由意誌
  • 文化傳承
  • 個體覺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部齣色當行的西方科學與科學思想的發展史。作者從四五百種古今文獻中鈎玄提要,建構齣一部簡明流暢的曆史敘事,真正達到瞭深入淺齣,舉重若輕的境界。但本書的成就和價值則遠不止此。這是因為作者的動機不僅僅在於整理齣一部西方科學史,而是以此為階梯,去探索一個更重大的曆史和文化問題,即是本書副題:“現代科學為何齣現於西方?”但要澄清這一問題,科學史本身是無能為力的,至少是不足夠的;研討的範圍必須從科學史推廣到西方思想史與文化史的整體。我相信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本書在科學史敘事的後麵不但襯托著一層西方哲學史,而且還隱現著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書的深度尚不盡於此。作者筆下寫的是西方科學史,心中關懷的卻是科學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全書的設計和論辯方式也有意無意地針對著“李約瑟問題”而發。在導言與總結兩章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作者對於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及其他相關論著不但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評論得非常中肯。”

——選自餘英時為本書寫的序言

作者從感受西方科學的衝擊到超越“李約瑟問題”說起,溯源自公元前600年開始的希臘文明,曆經公元2世紀亞曆山大城的阿拉伯文明、5世紀至10世紀間的歐洲黑暗時期的停滯、啓濛時期自東嚮西迴流,直至 16世紀的日新說的發展經過,最後在中古時期科學和宗教從結閤到激烈對抗最終分道揚鑣的曆史;同時考察瞭引領一時風騷的哲學傢和宗教派彆的思想精華;早期文藝復興和大學與經院神學的興起、專業科學傢的齣現、煉金術的發現、赫墨斯的復興、學園的重建、刻蔔勒與數學神秘主義、牛頓與波義耳的煉金術等等。

書中引用瞭一些最新的考古發現作為依據來闡述他自己的觀點,對科學史上曆來論爭未決的問題,提齣瞭他自己嶄新獨特的觀點。全書不僅勾勒齣人類科學的發展曆程,生動地敘述瞭古代和中世紀西方科學史上的重要主題和人物、事件,而且他著重講述瞭科學發展的推動力和背景,並對科學産生和發展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以及哲學、宗教與科學的關係進行瞭曆史性的分析,從而,重新認識和探討瞭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精神。

著者簡介

陳方正,廣西岑溪人,1939年齣生於重慶,1949年隨傢人遷港,中學畢業後,1958年赴美深造,先後在哈佛大學(Harward University)及拔蘭大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分彆獲得物理學學士及物理學博士學位。1966年返港,任教於當時新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學物理係,並從事理論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學研究;1980年齣任大學秘書長;l986年齣任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2002年8月退休,轉任該所名譽高級研究員;2004年聘請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竺可楨科學史講席教授。學術工作包括現代化曆程之比較研究、科技與現代化關係之探討、民族主義理論、科學哲學、科學發展比較史等,除多篇論文外,還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紀的門檻上:陳方正論文自選集1984—2000》(遼寜教育齣版社,2002),曾與大學同事共同創辦《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主編“現代化衝擊下的世界”叢書(上海學林齣版社,1996),負責中國古代文獻電子數據庫之建立,以及與劉殿爵教授共同主編“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2003)、“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1999——2003),以及該數據庫之光盤版。

圖書目錄

餘英時序
自序
前言
導論
一、本書緣起
二、中國科學落後原因的討論
三、李約瑟及其思想體係
四、李約瑟的影響與批判
五、本書基本觀念
六、整體構思與主要結論
第一章 遠古科學傳統
一、遠古文明輪廓
二、埃及數學手捲
三、陶泥闆上的數學
四、巴比倫代數學
五、代數型幾何學
六、希臘文明的淵源
第二章 自然哲學傳統
一、愛琴海的世界
二、自然哲學概觀
三、米利都學派
四、愛奧尼亞哲人
五、從大希臘到雅典
六、自然哲學的成熟
第三章 永生與宇宙奧秘的追求
一、籠罩科學誕生的迷霧
二、畢達哥拉斯其人
三、從奧林匹剋諸神到奧菲士
四、畢氏教派的組織與信仰
五、宇宙奧秘的探索
六、教派理念與科學傳統的建立
附錄:費羅萊斯的音樂理論
第四章 西方科學第一場革命
一、畢氏教派的傳承
二、柏拉圖的思想曆程
三、從教派到柏拉圖學園
四、新普羅米修斯革命
五、遠古與希臘天文學
六、以數學建構宇宙模型
七、學園傳統的延續
第五章 希臘科學的巔峰
一、從雅典到亞曆山大
二、歐幾裏德:承上啓下的大師
三、阿基米德:度量幾何學
四、阿波隆尼亞斯:圓錐麯綫
五、數理天文學的發展
六、天文學大師喜帕剋斯
第六章 羅馬時代的科學與教派
一、希臘世界的破滅
二、天文學與機械學傳統的延續
三、希臘一羅馬的學術傳承
四、畢達哥拉斯教派的重生
五、柏拉圖主義的地下世界
六、新柏拉圖學派及其轉嚮
第七章 古代宇宙觀的完成
一、亞曆山大科學的最後光芒
二、托勒密與《大匯編》
三、天體運行理論
四、恒星的研究
五、行星理論
六、廣博的科學成就
七、傳統的迴響與終結
八、大時代的沒落
附錄:托勒密月運行模型之修訂
第八章 伊斯蘭世界的新科學
一、希臘文明的移植
二、阿拉伯翻譯運動
三、新科學前緣:代數學
四、天文學的發揚與創新
五、實用與實驗科學
六、伊斯蘭哲學巔峰
七、安達魯斯的托勒密批判
八、異軍突起的馬拉噶學派
九、撒馬爾罕的輝煌成就
十、伊斯蘭科學為何沒有現代突破
第九章 歐洲文化復興
一、新時代的來臨
二、歐洲文化的傳承與復興
三、翻譯運動:興起與高潮
四、希臘世界的迴歸
五、大學體製的齣現
六、法學傳統與專科大學
七、經院哲學與綜閤大學
八、大學體製的擴散
第十章 中古科學:實驗精神與動力學
一、從奮進到分裂的教會
二、科學與神學的衝突
三、三位教會科學傢
四、實驗精神:光學與磁學
五、中古數學與天文學
六、科學小傳統:煉金術
七、動力學與分析學前驅
八、巴黎的響應
附錄:布拉沃丁的速度比例理論
第十一章 文藝復興時期:醞釀與突破
一、普世主義的幻滅
二、意大利與中歐新氣象
三、奠基的三代天文學傢
四、哥白尼革命
五、科學與藝術的互動
六、柏拉圖熱潮與魔法
七、煉金術的轉嚮
八、數學的復興
九、代數學的突破
十、探究無限:解析學的開始
附錄:費羅解三次方程式途徑的猜想
第十二章 混沌中齣現的科學革命
一、從第榖到開普勒
二、貫通天上與地下的科學
三、高漲的科學思潮
四、挑戰“無限”的大軍
五、動力學的睏惑與進展
六、大自然的神奇之子
七、不朽巨著
八、從教授到偉人
九、牛頓與科學革命
十、科學革命的本質是什麼
總結
一、西方科學大傳統
二、希臘科學:起源與停滯問題
三、伊斯蘭與歐洲中古科學
四、文藝復興科學的主軸
五、導緻現代科學革命的因素
六、萬裏外的另類科學革命
七、李約瑟問題的消解
八、西方與中國科學的比較
九、西方科學發展的特徵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錶
索引
地圖
1 希臘與東方古代文明(公元前1600—前500年)
2 古代希臘世界(公元前1200—前400年)
3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公元800—1200年)
4 中古9近代歐洲(公元1200—1600年)
圖版
1 林德數學手捲中之第49-55題
2 給齣精確數值的陶泥闆YBC 7289
3 和畢達哥拉斯定理密切相關的陶泥闆Plimpton 322
4 法國夏特爾座堂“帝皇拱門”上之畢達哥拉斯雕像
5 錶現阿基米德被害情境的古代鑲嵌畫
6 圖西《天文學論集》中有關“雙輪機製”之頁
7 拉斐爾在梵蒂岡使徒宮所作壁畫《雅典學院》
8 丟勒的木刻版畫《憂鬱》
9 锡耶那座堂正門地闆上所鑲嵌的三威赫墨斯畫像
10 汶島烏蘭尼堡的主建築正麵圖和鳥瞰圖
11 伽利略《星際信使》原稿手跡及望遠鏡中所見月球錶麵繪像
12 牛頓在完成《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之後的畫像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最近看了一本书,一个香港仔陈方正写的,副标题是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ISBN:978-7-108-03047-4。600来页虽然算不上皇皇巨著,也比较清晰的勾勒了西方现代科学一路走来的历程。也算是在纷繁芜杂的科学史中比较有明确线索的一本书了。以往我看的科学史比较注重近现代,而且...  

評分

- 所謂讀完,只不過是不讓自己放棄的情況下,勉力用兩週的時間把書過一次。書本的資料量太大,完全超越了自己的知識地圖,實在講不上有甚麼評論可言了。 - 講起這書,最早知道是讀余英時的推薦序,當時收在余英時的另一本書當中(文化通識?);因為余對這本書十分推薦,也因此...  

評分

本书的主要观点在《导论》和《总结》中即已论述完备。正文与其说是进一步证明观点,毋宁说是对《自序》中“(《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没有相应的西方科学史来加以平衡”一句的回应。本书叙述了从古希腊到牛顿时代西方科学史。尤为特别的是,作者一反常例,把“伊斯兰世界”纳入...  

評分

虽然我不是民族虚无主义者,但是我个人一直认为李约瑟问题是个伪问题。正确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近现代科学诞生在西方?类似的,有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清朝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日本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在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的西方殖民和帝国主义扩张的过程中...  

評分

摘要: 将“李约瑟问题”从不同的意义上进行分析,对于“强李约瑟问题”本文赞同“陈方正-余英时方案”,将其消解掉。对于“弱李约瑟问题”和“任鸿隽问题”则加以保留。在区分“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任鸿隽-李约瑟问题”。此外,明确了科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用戶評價

评分

如果加上對中國的橫嚮比較,西方優勝之綫索會更加清晰。

评分

這是一本需要非常細緻閱讀的書,信息量很大,作者很用心。大緻讀完,對西方科學的傳統和發展有瞭個簡要的瞭解。很遺憾,純文科齣生的我對於書中很多的知識點錶示茫然,隻能作完善知識結構、增進知識麵用。推薦給有誌於科學史、哲學史、思想史和自然科學專業的朋友們閱讀。

评分

不負餘英時作的序。我打算入一本時時翻閱。

评分

科學史

评分

結論過於含混,其終極解釋在地理決定論與文化決定論之間搖擺,隻是作者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當然也由於作者思辨能力太弱,於是和稀泥瞭事。篇幅過於冗長,中間很多敘述已經偏離此書的主旨瞭,寫個兩百頁足夠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