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美學的經典之作。凝聚瞭作者李澤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國人古往今來對美的感覺玲瓏剔透地展現在大傢眼前,如斯感性,如斯親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圖,本書就更具體地顯現齣中國這段波瀾壯闊的美的曆程。
《美的曆程》是部大書(應該說是幾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馮友蘭
這樣的著作能有多少呢?鳳毛麟角吧,以十幾萬字的篇幅來完成這樣一個”美的曆程”,高屋建瓴,勢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該細密處細密,該留連處留連,絲絲入扣,順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經心的巡禮中觸摸到文明古國的心靈曆史,誠非大手筆而不能為。
《美的曆程》一書真是寫得英姿勃發。纔氣逼人。單是標題,便氣度不凡:龍飛鳳舞。青銅饕餮。魏晉風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說每過幾頁就有一段華彩樂章瞭。實際上,《美的曆程》是可以當作藝術品來看待的。它充分地錶現著李澤厚的藝術魁力。 ——易中天
李澤厚,當代著名哲學傢、美學傢和思想學傢,湖南長沙人,生於1930年6月,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李澤厚的《美的曆程》、《中國近代思想史論》等著作影響極大,從者甚眾,人稱“青年導師”。90年代,李澤厚客居美國,齣版瞭《論語今讀》、《世紀新夢》、《己卯五說》等著作,對中國未來的社會建構給予沉甸甸的人文關懷。他提齣的“主體性實踐哲學”、“心理積澱說”、“情本體”、“偶然性(命運)”、“後馬剋思主義”、“儒學四期說”等觀點對中國近幾十年的社會文化和思想産生瞭很大影響。 李澤厚繼1988年當選巴黎哲學院院士之後,2010年齣版的以權威和標準嚴格著稱的《諾頓理論和批評選集》(第二版),他的著作與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休謨、康德、萊辛、黑格爾等大哲學傢的代錶作一起入選。李澤厚是美學、馬剋思主義和身體理論這三種類彆目錄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學傢。
尝有心寻美之缘起,然缘由种种,未尝得愿。今有幸得观李泽厚之《美的历程》。寄心于一隅,兀然乎古今。颇有感叹,意犹未尽。虽不才,未有生花之笔,却愿概述,因陋就简,难免挂一漏万。 初为器也,鱼石骨贝,杂然取之,尚无定型。继而略有规范,或形体光滑,或涂之以彩。自...
評分 評分现在看来,美和知识、文学以及人类的思考经验,都是殊途同归的。 了解越多,就越发现踩在前人博大精深的脚印里面,竟然没有一条完全由自己踏出的道路,我不能佩服这些一生做学问的、献身于艺术的前人。
評分 評分《美的历程》于我是这么一本书:它就如一张庞大的中华文明俯瞰图,但这张俯瞰图即使你用放大镜去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广度上,它贯穿历朝历代、涉及琴棋书画;深度上,由艺术的表象深入至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类进程、人心所向,细致入微、鞭挞入里。广度与深度...
開篇沒有期待的那麼好,直讀到秦漢時期纔漸入佳境,獨具靈韻,有些觀點以西方美學的視角來審視中國傳統藝術,魏晉風度和盛唐之音應該是最具感染力的兩部分。 美的曆程是指嚮未來的。誠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盡管是莎士比亞,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藝術隻有這樣纔能流成變異而多彩的巨川,另一方麵,藝術也不乏繼承性和統一性,因此古典作品中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仍然與今天人們的感受愛好相吻閤,讓人産生親切感。
评分誠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盡管是莎士比亞,也不能替代今天的作品,那麼我讀讀還沒有完全成為明日黃花的澤厚,當不為過歟?同身為中國現代美學三派,對外的硃光潛入乎馬哲而毀瞭功底;比較的宗白華則勝過其學生劉小楓,可見飽含華夏民族盛唐精神,我為其貶晚唐引以一憾;稍晚的對內的澤厚是入乎馬哲而能齣之的人,時代如此這般,再好也就異端瞭!有意味的形式,美與自由是其核心辯證,不賴。對李白和杜甫的盛唐之音辨析,對蘇軾和陶潛泛化到逸品與神品的南北宗之論更是畫龍提不上,比畫蛇的人們好太多。黑格爾與康德的氣息實在太重,進步的目的論導緻善的摻入多多少少矛盾瞭自己的獨立藝術觀。儒道佛乃至晚明解放思潮說得有闆有眼邏輯鮮明又不流於死邏輯,茲封澤厚為半代大傢吧!這是個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的時代,說實話我和魯迅不抱任何希望
评分此書評價過譽,3.5星。虎頭蛇尾,講古代宗教神話藝術用力頗深,至唐代尚可,其後泛泛而談,到最後講明清藝術幾乎流於錶麵,堆砌作者與作品。整體看,受黑格爾曆史哲學影響頗深,緻力於尋找一種藝術背後隱藏在曆史深處的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與斯普林格和潘諾夫斯基一脈相承。美學觀完整繼承德國古典美學-俄國藝術批評這條路子,觀點十分鮮明。這種寫法在於提供瞭一個預期的框架,把時代性納入到一種精神中來,深具感染力與誘惑性,但這也暗含著一種專製,智力的偷懶與陳詞濫調。不過是四十年前的書瞭,能夠開始嘗試在藝術評述領域“去政治化”,迴歸藝術本身與衍生精神,也就不必過分苛責
评分80年代的時候應該是很有突破,現在讀起來有點過於拘泥於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瞭。
评分我所讀的第一本美學專著,用以掃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