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與西濛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2003年獲德國圖書大奬——德國書業和平奬。2004年12月28日病逝於紐約。
《同時》是桑坦格的“最後一部”隨筆集,她的“最後一本書”。書名取自蘇珊·桑坦最後一次演說的標題。
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夾敘夾論的方式詳細介紹現代歐洲文學種幾部被忽略的傑作。第二部分是時事評論。由於桑塔格寫作這些評論文章的期間,正是美國外交政策急轉彎和世界局勢動蕩的時期,作者當時對局勢的尖銳評估和對布什政府的猛烈抨擊現在迴顧起來是極具預見性的,而對阿布格萊布監獄囚犯事件的犀利剖析並不隻是局限於事件本身,而是秉承作者兩部有關攝影專著(《論攝影》和《關於他人的痛苦》)的洞察力、對美國暴力文化提齣嚴厲的批判。但更重要的還不是她簡介的準確,而是她在惡劣環境中對知識分子的獨立性的堅守。第三部分是演說稿,這些講稿是桑塔格一生寫作與行動的融通、是隨筆傢,小說傢、公共知識分子、行動主義者這些是她從一開始就具備但常常涇渭分明的角色的重疊、浸透和深化。可以說,她的一生在理論上贊揚的、在實踐中都做到瞭:她以她那“內省的能量、熱情的求知、自我犧牲的準則和巨大的希望”、以她“從一生深刻而漫長地接觸美學所獲得的智慧”、以她的“勇氣與抵抗”、以她的“道德考量”、而最終使她成為瞭瞭“自己的仰慕者”。
“让我们从风险开始。被惩罚的风险。被孤立的风险。被打伤或杀死的风险。被鄙视的风险。 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应征士兵。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打乱队形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会招惹有着不同效忠理念的被冒犯的大多数人的不满、谴责、暴力。我们都是在公正、和平、和解等标...
評分黑色冷峻的封皮上,白发的桑塔格微托着下巴,凝视着远方,双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是桑塔格的随笔集《同时》的中文封面。迄今为止,这也是桑塔格论著集中唯一的一次采用了她的肖像作为封面的。借用桑塔格论摄影的话说,一张照片就是一块碎片,一次瞥视,它随时供我们回忆,“...
評分对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抽象论述,桑塔格归结为:“时间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使一切不至于同时发生……空间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使一切不至于都发生在你身上。”这就为小说的叙述提供了可能性:一切,既不至于同时发生,也不至于在同一处发生。世界充满了可能性...
評分读桑塔格缘于好友的力荐,《同时》购入已近很久,直到最近才开始读,果然在黄灿然先生的笔下,桑塔格的犀利笔触和智慧跃然纸上,令我为之叹服。 Susan Sontag is acclaimed as "the conscience of the American Public" due to her acute criticism and unbiased jud...
評分以她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同时》为书名,这本苏珊桑塔格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在她去世后出版。中文译本由黄灿然,翻译过其众多作品的“钦定”译者译出。在后记中,黄灿然承认桑塔格在英语中是一位文体大家,绝非“读起来蛮好的”,他说若是读者觉得他的译文“读起来蛮困难的”...
內有一片關於攝影的劄記,很好,記下,早晚都要用上。
评分桑塔格去世後齣版的演說與隨筆集。每一篇都值得推薦——包括其子大衛裏夫的序言和譯者黃燦然的後記。
评分力薦《關於美的辯論》和《文學就是自由》。推薦豆瓣試讀把《文學就是自由》也加上去~
评分無與倫比的熱忱
评分讀過的第一本蘇珊·桑塔格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