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

同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苏珊·桑塔格
出品人:
页数:244
译者:黄灿然
出版时间:2009-1
价格:2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46576
丛书系列:苏珊·桑塔格文集
图书标签:
  • 苏珊・桑塔格 
  • 随笔 
  • 美国 
  • 文学评论 
  • 苏珊·桑塔格 
  • SusanSontag 
  • 外国文学 
  • 演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同时》是桑坦格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她的“最后一本书”。书名取自苏珊·桑坦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

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夹叙夹论的方式详细介绍现代欧洲文学种几部被忽略的杰作。第二部分是时事评论。由于桑塔格写作这些评论文章的期间,正是美国外交政策急转弯和世界局势动荡的时期,作者当时对局势的尖锐评估和对布什政府的猛烈抨击现在回顾起来是极具预见性的,而对阿布格莱布监狱囚犯事件的犀利剖析并不只是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秉承作者两部有关摄影专著(《论摄影》和《关于他人的痛苦》)的洞察力、对美国暴力文化提出严厉的批判。但更重要的还不是她简介的准确,而是她在恶劣环境中对知识分子的独立性的坚守。第三部分是演说稿,这些讲稿是桑塔格一生写作与行动的融通、是随笔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行动主义者这些是她从一开始就具备但常常泾渭分明的角色的重叠、浸透和深化。可以说,她的一生在理论上赞扬的、在实践中都做到了:她以她那“内省的能量、热情的求知、自我牺牲的准则和巨大的希望”、以她“从一生深刻而漫长地接触美学所获得的智慧”、以她的“勇气与抵抗”、以她的“道德考量”、而最终使她成为了了“自己的仰慕者”。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第一次看桑塔格的书,非常喜欢。只是现在她的书好像不怎么好买?连万圣和孔夫子也不全,不知道为什么? 黄灿然的翻译太好了,特别是他写的译后记让人印象很深, 不由的希望现在的译者都能有这样的见识和追求。 借的看了一遍,决定自己也要买一本。值得多看几遍。  

评分

第一次看桑塔格的书,非常喜欢。只是现在她的书好像不怎么好买?连万圣和孔夫子也不全,不知道为什么? 黄灿然的翻译太好了,特别是他写的译后记让人印象很深, 不由的希望现在的译者都能有这样的见识和追求。 借的看了一遍,决定自己也要买一本。值得多看几遍。  

评分

节前从北京撤离那天,一大早开始下雪。前晚刚读完西格丽德·努涅斯的《永远的苏珊:回忆苏珊·桑塔格》,路上继续读《同时:随笔与演说》,《重点所在》。和早几年阅读她的格言体时,对字斟句酌和激发想法(也许是庆幸可以借鉴甚或盗用)的慨叹不同,现在更为苏珊·桑塔格的个...  

评分

前两天在MSN上和朋友讲,苏珊•桑塔格的《同时》出了,黄灿然的翻译。后来朋友说:我刚见过她。。。我吓一大跳,无话可讲。原来,这哥们儿是把桑塔格看成桑格格啦。。。果然,误读无时无刻不在,连段位这么低的都可能有。 确实,误读无时无刻不在,尤其对桑塔格这样一个谴责...  

评分

节前从北京撤离那天,一大早开始下雪。前晚刚读完西格丽德·努涅斯的《永远的苏珊:回忆苏珊·桑塔格》,路上继续读《同时:随笔与演说》,《重点所在》。和早几年阅读她的格言体时,对字斟句酌和激发想法(也许是庆幸可以借鉴甚或盗用)的慨叹不同,现在更为苏珊·桑塔格的个...  

用户评价

评分

九一一,桑三篇。

评分

没有一点新颖的观点

评分

读过的第一本苏珊·桑塔格的书

评分

读过的第一本苏珊·桑塔格的书

评分

看得很慢,下一步就是她的全集,折服于她的见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