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著名汉学家林西莉,继《汉字王国》之后又一部精心之作,在西方掀起古琴热潮。
☆奥古斯特文学奖获奖作品,讲述瑞典汉学家与古老东方乐器古琴的不解之缘。
☆200余幅全彩精美图片,全面展现古琴大师口传心授的技、艺、道。
☆特别收录管平湖、吴景略、査阜西、张子谦等 十位古琴名家专门为她录制的《流水》《梅花三弄》《鸥鹭忘机》等21首琴曲。
·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1961年,年轻的瑞典姑娘林西莉来到北京大学,在溥雪斋、管平湖、査阜西等古琴大师的指导下,与古琴这种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乐器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十二年的写作,林西莉完成了这部深入浅出的古琴艺术著作,将古琴带到瑞典,带到世界。书中不仅有对琴体、琴弦和调音、铭文、琴式等古琴本身的详尽专业介绍,还以古琴为匙,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大门,深入到有关于古琴的文化传承以及与古代文人关系的理解中。
·
【专业评论】
中国乐器有高度的生命性格,琴是内含天地、自有丘壑的隐者,琵琶是出入雅俗的江湖侠客,笛是俊逸风流的书生,筝是清冷玉润的闺秀碧玉,胡琴是讴歌的常民,从这里,你可以悠游无尽的生命情性,也可以触摸如实的中国,而有心人,何妨就从这本古琴的故事开始吧!——林谷芳(音乐家)
【作者介绍】
林西莉(1932— ),瑞典教授、作家和摄影家、汉学家。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学习汉语和古琴,此后数十次到中国访问。曾任瑞中友好协会会长。关于中国的著作有《汉字王国》《古琴》《另一个世界——中国印象1961—1962》等。
·
【译者介绍】
许岚,作家,从事文学翻译、文学编辑及文学评论写作,至今已在瑞典生活了20多年,长期从事中国与瑞典的文化交流活动。
熊彪(Bjorn Kjellgren),博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研究员,出版有《在21世纪转折中的中国》一书。
选择买林西莉写的《古琴》,因为我对古琴一窍不通,而且从小只会听点流行乐和西方的古典音乐。我对古琴的了解和个西方人没什么差别,所以,看一本向西方人介绍古琴的书正好。 书到了以后,看得很快,因为,里面为了向西方人介绍古琴,介绍了很多背景知识,中国的文化,诗,画...
评分林西莉真的是个很会玩文字的人,书里头很多段落(也有可能是翻译过来的原因)让我想起来儿时看的那些外国名著,不同于中国文学的风情,那些充满着壁炉雪茄气味的文字是那么的零碎,却又吸引人。写北京的大街,写接触古琴的心理,写古琴带给她的那些画面,那些或浓或淡的描...
评分一个外国人来写我们民族最古老尊贵的乐器,起初有点质疑,看完后就释然了,原来艺术是相通的,不分国界,只缘于心底的那份热爱,如果不懂得,即使近在咫尺,一句话也变得吝啬
评分换了一个名字和封面,价格就能翻几番,豆瓣给这本书这么高评分是怎么出来的?建议大家还是去买三联书店出版的那本吧。 当然这本书是很不错的,林西莉在书中讲到的很多典故,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比如丝弦的制法,还有后来丝弦加工工艺的失传和再造,斫琴的木料怎么选择,古琴...
评分写给外国读者的普及书。作者的学习经历十分难得,遗憾(但也可以理解)的是花了那么多功夫和篇幅也没能很好地说明文人音乐的本质,只是断续零散地做了普及层面的文化历史说明。有关古琴本体(形制、斫琴、指法、乐谱)的介绍段落对于认识和理解古琴更有帮助,尤其是中西琴谱比较的部分——一个外国人更能发觉减字谱的好处,还挺让人唏嘘。
评分没想到这么有趣,文字深入浅出,配合图片看实在赏心悦目,不仅讲了古琴,更是有关中国古典文化。
评分字里行间可感受到林西莉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曾是高本汉的学生,28岁来到这个说汉语的东方国家,在北大学汉语,花15年完成《汉字王国》,也成为当时的北京古琴研究会历史上唯一的学员,师从王迪,也得到管平湖、溥雪斋指点,获赠一把叫做“鹤鸣秋月”的古琴。她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会问“为什么不能单纯地把古人视为古人呢?”最大的问题是漠不关心,如果认为什么东西重要,就会加以促进。
评分真是个学霸
评分学古琴前的自学,翻译通顺唯美,装帧精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