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紮實的曆史地理和語言學知識為基礎,從移民、栽培植物、地名、戲麯、小說、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麵,對漢語方言在曆史上的流變及方言與中國文化的復雜關係進行瞭多角度、多層次的梳理分析。該書在研究方言時所采用的曆史地理分析法尤為學界所贊賞。獨特的研究視角、清晰的分析思路、新穎獨到的見解再加上流暢、通俗的文風,使得本書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趣味橫生。
周振鶴,1941年生於廈門,1958—1963先後就讀於廈門大學和福州大學礦治係,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譚其驤院士,1983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為我國首批兩名文科博士之一。現為復旦大學特聘資深教授。擅長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製度史、近代新聞史以及文化語言學、語言接觸史的研究。
本书是中国方言与文化交叉领域的拓荒性研究。既称拓荒,自然是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很有参考的价值;但也正因为是拓荒,有许多问题未能进一步深入,这对本书固然是一件憾事,但于后来者未尝不是幸事。况且一门学科草创之时自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本《方言与中国文化》中的研究...
評分本书是周振鹤、游汝杰两位先生合作。 第一、二、三章较成系统,因为周专治历史地理、移民史,游则侧重对语音材料的梳理,所以写来游刃有余。所提出的“历史地理分析法”,观察行政地理对方言分区的影响,很有趣。但是这种方法作者也说只能针对行政区划稳定的区域,适用范围有限...
評分 評分周、游教授合作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读来让人觉得精彩纷呈,不枯燥是本书的一大优点。作为语言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一部“开山之作”,本书从方言与移民、方言与人文地理、方言与栽培植物发展史、方言与地名、方言与戏曲小说、方言与民俗、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等多方面来...
內容有點少,學術性較強
评分一口氣把最後一章看完,從最初入門,慢慢揭示方言語言中的知識,為我們打開中國語言文化最引人入勝的一麵!
评分夠專業
评分一口氣把最後一章看完,從最初入門,慢慢揭示方言語言中的知識,為我們打開中國語言文化最引人入勝的一麵!
评分夠專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