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是做文字學的人必讀的書,繞不開的。明白曉暢,又有深度。
乙类文字大部分似乎仍然如甲类文字一样作为“代表个人或氏族的形象化的图形标记”,两者的分类在于形状上面,虽然也有不同遗址作为彼此的代表,也未必非要把两者从文字或者符号上面分个究竟。 郭沫若《古代文字的辩证的发展》里面引诸如安阳四盘磨兽骨刻文、周彝铭中效父簋等附...
評分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书后所附图版摹释及评注 图1【?】止(趾) 刀 目 图2【?】 五 目 五 ?? 图3【?】耳 父 甲 评注:此时的记号虽然与后期的文字形似,但并不能确切说这些记号是文字。 图4龟腹甲上的卜辞(《甲骨文合集》6571) 图5牛肩胛骨上的卜辞(《甲骨文合集》1040...
評分拜读完裘锡圭先生大作《文字学概要》 不是一般的艰涩难读,但同时收获也非同一般 读完之后,对汉字的性质、形成、发展、分类、异体同形、分化合并、音义关系、整理简化等,有了重新认识,建立起新的框架体系 书中很多文字虽然难以理解,语句读三四遍也绕不出去的颇多,但全书说...
評分春晚岳云鹏相声《妙言趣语》中有个“瓩”,读作“千瓦”,网友后来又发掘出一些此类汉字,例如:兛(千克)、糎(厘米)”、呎(英尺)、哩(英里)等,这些字多是十九世纪初中国翻译外来度量衡单位而造的字。按照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的通知,这...
評分极端奇葩的一本书。绝对应该用繁体,里面所有分析都针对繁体,拆字也是针对繁体,印的却是简体,造成文不对题。有仔细阅读过的都知道。还有,这本书看不出音韵和古书方面的功底,说明当代学者的古学功底不及格。 研究古文字,最基本就是必须熟悉先秦古书和说文。这是基础中的基...
曆時半個月,終於啃完瞭。中國文字的曆史,確實證明瞭人民群眾纔是曆史的主人嘛。任何文字,如果寫起來麻煩,用起來費事,哪怕漂亮得成鳥蟲書瞭,終究也是會遭到淘汰的。有機會將魏晉的書法學和文字學結閤起來搞搞,或許能有些突破,當年練書法的時候很多字的結構我想不通,現在覺得有可能想通瞭。
评分手寫版很美!
评分從甲骨文到楷體 漢字的發展是由繁到簡的 但為簡袻簡 不顧漢字自身規律人為做簡化的行為不可取 “斫” “ 斲”“斮”用法本有區別 被作為異體字整理同作“斫” 意義無法區別 認為漢字降低識字率的說法毫無根據 日文漢字一字多音 繁瑣不亞於中文 識字率卻很高 歐美字母文字反倒不及瞭 文字學過去同訓詁 音韻一起被歸為“小學”,所以讀此書時如果具備一些音韻學知識收穫會更大 決定補瞭音韻再讀幾遍
评分從甲骨文到楷體 漢字的發展是由繁到簡的 但為簡袻簡 不顧漢字自身規律人為做簡化的行為不可取 “斫” “ 斲”“斮”用法本有區別 被作為異體字整理同作“斫” 意義無法區別 認為漢字降低識字率的說法毫無根據 日文漢字一字多音 繁瑣不亞於中文 識字率卻很高 歐美字母文字反倒不及瞭 文字學過去同訓詁 音韻一起被歸為“小學”,所以讀此書時如果具備一些音韻學知識收穫會更大 決定補瞭音韻再讀幾遍
评分好多年後,終於讀完瞭。。。經典不用說,但概念之間的邊界劃分還是有模糊之處,這大概既是文字本身說不清道不明的本性使然,也是因為文字學的方法還是糾纏於造字和流變當時的古人的用意,沒有徹底地將文字當做獨立的自在之物,徹底建基於文字錶麵呈現的特徵,否則很多模棱兩可的概念是可以取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