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扎实的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知识为基础,从移民、栽培植物、地名、戏曲、小说、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汉语方言在历史上的流变及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梳理分析。该书在研究方言时所采用的历史地理分析法尤为学界所赞赏。独特的研究视角、清晰的分析思路、新颖独到的见解再加上流畅、通俗的文风,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趣味横生。
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58—1963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为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擅长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本书是周振鹤、游汝杰两位先生合作。 第一、二、三章较成系统,因为周专治历史地理、移民史,游则侧重对语音材料的梳理,所以写来游刃有余。所提出的“历史地理分析法”,观察行政地理对方言分区的影响,很有趣。但是这种方法作者也说只能针对行政区划稳定的区域,适用范围有限...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周振鹤先生的这本书是一种学术性的写作风格,所探讨的问题的也大多是一些学术性问题。然而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读完的话,还是能对中国境内各地域的方言以及相关的民俗有更深刻的认识。
够专业
评分周、游二位先生不仅梳理了官、吴、赣、客、湘、闽、粤七大方言的演化历史沿革,还对比了宁镇官话区与杭州半官话区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永嘉之乱与南宋南迁的人口差异才是核心因素;有意思的是,在上海复旦治学的两位先生还举了诸如白乌龟、先施公司、聚笠等今日上海方言中已然可以循迹的沪语活化石。汉语自古收到了北方游牧民族、中亚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和近现代欧洲文化的深刻影响。让我觉得新奇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这些貌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译名,其实是源自闽语音译,不由得想到了福尔摩斯和Holmes的梗。
评分口感:川鲁粤淮扬
评分一口气把最后一章看完,从最初入门,慢慢揭示方言语言中的知识,为我们打开中国语言文化最引人入胜的一面!
评分周、游二位先生不仅梳理了官、吴、赣、客、湘、闽、粤七大方言的演化历史沿革,还对比了宁镇官话区与杭州半官话区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永嘉之乱与南宋南迁的人口差异才是核心因素;有意思的是,在上海复旦治学的两位先生还举了诸如白乌龟、先施公司、聚笠等今日上海方言中已然可以循迹的沪语活化石。汉语自古收到了北方游牧民族、中亚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和近现代欧洲文化的深刻影响。让我觉得新奇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这些貌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译名,其实是源自闽语音译,不由得想到了福尔摩斯和Holmes的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