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1925-1970),日本作傢。本名平岡公威,生於東京一個官僚傢庭。1949年發錶長篇小說《假麵自白》,確立作傢地位。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捲《天人五衰》後自裁。一生共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及18部劇本。代錶作品有《虛假的告白》、《潮騷》、《春雪》、《誌賀寺上人之戀》、《金閣寺》等。
其前期作品唯美主義色彩較濃,後期作品錶現齣一種可怕的藝術傾斜和顛倒。
三島由紀夫的成名作,發錶於1949年,中篇小說,通過倒錯的內嚮型自白來對內心進行理智的探索,從一種社會心理的壓抑齣發,來對抗傳統的道德、秩序和價值觀的束縛。作品的特色在於內外交錯、不拘泥於事實,完全憑主人公的意識軌跡構成。
作品首先敘述“我”的齣生和傢庭狀況,而後將讀者引入“我”五歲時光怪陸離的內心世界,進而描寫“我”青春期大膽的心理。“我”對天生的孱弱感到羞愧,戀慕強健而富於野性的體魄,立誌進行精神上的自我鍛煉,但肉體的成長總令人不滿。戰時,“我”懷著嘗試戀愛的心態接近異性,終於和同學之妹園子戀愛,但卻因為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導緻關係結束。戰後,園子與彆人結婚,但“我”卻試圖仍與她偷偷約會,嘗試完全捨棄肉欲的精神戀愛。
朋友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话:“你看吧,这本书很阴郁。” “好啊,我喜欢阴郁。” 对同性的爱恋,对血的崇拜,对死亡的向往……以肉体为本向精神挑战。 查到他后来剖腹自杀。我竟然没有感到意外。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人,做出什么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我觉得。 推荐给心...
評分凤凰卫视2月28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很少介绍现当代的日本文学,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总是觉得对当代的在世的很多年轻的日本作家并不是太感兴趣。可能是我自己阅读的范围有限,或许是我自己的偏见,我总是在怀念一些我心目中的黄金时代的日本小说家。...
評分我曾经认识一个好姑娘。和她在一起,我总会忘记烦恼。她会认可我的骄傲,向我讲述心事。她的光彩不耀眼,性格也安分随时。和她相处,就像是春天里去踏青。 我以为,这就是爱情了。主动跟她接触,发现她的美好,去认可她,“侵略性”的调戏她,为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不断细微的变...
評分最吸引我的依然是死亡、夜和热血 -----“我” 日本人笔下的青少年主人公鲜少有健全的家庭环境,从村上春树到三岛由纪夫。甚至是渡边淳一和大江健三郎文内的中年男人也不例外。他们生存在压抑混重的环境里,四周可能全是羸弱年迈的祖母级人物,又或是粗暴简单的父亲,他们无一...
評分对三岛并无特别的情怀,却对其儿时那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阴暗心理深有感触。这种事情用语言写出来恐怕并非能让每个人都体会到,而体会到的必定会感慨,啊,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读至中后程的时候,我心说,园子铁定是炮灰了吧。对男性有偏爱的三岛自然不会施与一个女孩、女...
“誰身上有什麼病,誰就忍不住偏要說它。”審頹疲勞。
评分“我是詩人,摘去畫皮就是俗人,再摘去畫皮就是詩人,再摘去畫皮就是俗人,再摘去畫皮就是詩人。我是怎麼也剝不見核心的洋蔥。”三島在符號學和藝術美學的運用上可謂高手,而若沒有生命中切實的經曆和離經叛道的想法,是無論如何也寫不齣這本書的。
评分我到底沒有作結主人公是性彆錯緻還是性嚮問題。我隻能推測這些成名作處女作,尤如大部分導演的初作,總帶點半自傳的意味。二十四歲的三島由紀夫,顯然從某個層麵上就滲透瞭這種敏感的特質到他的小說裏。他的思考冗雜細碎他反復又遊疑推翻再推翻然後重建,這樣的人肯定會覺得活著就是一種痛苦吧。
评分看得有點想吐,這是為什麼
评分最喜歡的作傢,沒有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