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的成名作,发表于1949年,中篇小说,通过倒错的内向型自白来对内心进行理智的探索,从一种社会心理的压抑出发,来对抗传统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的束缚。作品的特色在于内外交错、不拘泥于事实,完全凭主人公的意识轨迹构成。
作品首先叙述“我”的出生和家庭状况,而后将读者引入“我”五岁时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进而描写“我”青春期大胆的心理。“我”对天生的孱弱感到羞愧,恋慕强健而富于野性的体魄,立志进行精神上的自我锻炼,但肉体的成长总令人不满。战时,“我”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接近异性,终于和同学之妹园子恋爱,但却因为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导致关系结束。战后,园子与别人结婚,但“我”却试图仍与她偷偷约会,尝试完全舍弃肉欲的精神恋爱。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日本作家。本名平冈公威,生于东京一个官僚家庭。1949年发表长篇小说《假面自白》,确立作家地位。1970年11月25日写完《丰饶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后自裁。一生共创作40部中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及18部剧本。代表作品有《虚假的告白》、《潮骚》、《春雪》、《志贺寺上人之恋》、《金阁寺》等。
其前期作品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作品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
只看过三岛的金阁寺,之后是这本其他的有几本,但一直没看,只是学日本历史的时候提到了他。日本作家多自杀,三岛更是选择一种决绝的方式,他未必是对中国有好的,可是私小说,也就算了。况且这本书是推荐腐女必看的审视自己的内心,突然就对这男人的生平很感兴趣,真如书中所...
评分如何理解三岛由纪夫呢?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而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媒介融合”意识的“艺术家”,文本、身体、行动、影像记录与呈现、乃至最后惨烈的死亡,都是他得心应手的媒介,他一生的创造,是一部倾心谋划的“大作品”,正是因此,他在辞世前坚持要求:一部“...
评分读过这套丛书中的《潮骚》《春之雪》和《假面自白》,除了《潮骚》没有什么大到碍眼的问题,另两个简直令人发指。《假面自白》中很多句子像是电子软件翻译的似的不说,还经常冒出来不知道是哪国语的单词,别告诉我三岛由纪夫就这风格,欺负我没看过别的版本的翻译怎么着??《...
评分这本书是在春节期间看的,同时有两个朋友力荐三岛。慵懒的午后,坐在阳台上,心里也没工作上的焦虑。《假面告白》应该算是他的成名作,24岁前后写的,叹服于他的心理描写的功底。与其自说自话,不如看看采访中得到的一些素材,如何解构mishima桑。另外,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句子...
原作四星半然后就又是唐月梅的问题了,能感到那种情节发展中即将呼之欲出的力量而这力量却中途衰减怎么都找不到,无奈只能将这都归罪于翻译。回到作品,关于生命力的妒忌,和那种阴暗又辉煌的感情,期望剧烈的战争和摧毁的那种心理,注定失望的等待自己想象中的快乐和对绚烂的渴望到绝望。三岛最后的死,好像对自己生命孤注一掷的尝试,企图用壮烈的行为得到壮烈的心,他大概失败了吧。真是懦弱而可怜,在我看来,自白一书是在用性取向来覆盖且企图解释他那颗本多的心。偏偏我看穿了把戏却还是很爱他,这种核心黑暗的领域,懂的人都懂。
评分三岛的第一本书啊 算了一下是在24岁。惊人的坦诚。不是指对于ejaculatio或者erectio的坦白 而是对自我的层层剥皮。 很可怕。 性倒错者寻找着他的圣塞巴斯蒂安。吸引着他的一生的,不过是虚妄的美。 奇怪的是 不论是读《金阁寺》 还是《潮骚》 只要是读三岛的作品 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蒋勋的《孤独六讲》。大概可以和“我”在操场上看到近江写着巨大的“OMI”时的心情相印证。所谓的青春 不过是一个人 如何默默担负巨大的情欲孤独。
评分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
评分“谁身上有什么病,谁就忍不住偏要说它。”审颓疲劳。
评分本来就很光怪陆离的内容,被唐月梅这么一翻,直接怪力乱神魍魉魑魅群魔乱舞了,真的迟早要被逼得去学日语。大概唐先生以为自己这样翻更能体现出三岛由纪夫的“不正常”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