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修訂版)》內容簡介: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大師,他的心理學觀點不僅適用於父母和瞭女間的關係,而且也可以涵蓋師生關係。在維也納,阿德勒有眾多的追隨者。1927年,他受聘為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1932年,他又受聘為日本長島醫學院教授。1935年,他創辦瞭國際個體心理學學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歐洲講學。由於四處爭聘,他有時甚至一天之內要分赴兩個城市演講。由於過分勞纍,他終於因為心髒病發作,猝死在蘇格蘭亞伯丁市的街道上。
其实这是读书笔记作业的摘录。。。 这里只是谈一谈我看过此书后的感受和反思。 心史老师说,很多学心理的不是想弄清楚整个人类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也不是想纠结于感觉知觉记忆这些实验内容,而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说得没错,至少我选择心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对自己有...
評分“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 ——阿德勒 幸福就是能合作 读前问题: 1.剖析:非理性的自卑何以成为可能? 2.如何超越? 解答: 1.根源于“存在主义的焦虑”,在没有发展出足够的合作能力时,因退缩而使得自卑成为可能。 2.合作、常识、理性与责任感。似乎许多家心理学流派...
評分“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 ——阿德勒 幸福就是能合作 读前问题: 1.剖析:非理性的自卑何以成为可能? 2.如何超越? 解答: 1.根源于“存在主义的焦虑”,在没有发展出足够的合作能力时,因退缩而使得自卑成为可能。 2.合作、常识、理性与责任感。似乎许多家心理学流派...
評分“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写...
評分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心理学领域中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在心理学界久负盛名,并与弗洛伊德、勒庞齐名。而《自卑与超越》则是阿德勒职业生涯后期,在上世纪初写成的,是关于个体心理学派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并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如今有幸拜读,我也给出了满分好评推...
真的很一般 很多觀點不敢同意 什麼叫正確的婚姻 婚姻不是正確和錯誤之分在我看來
评分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大師(暗笑,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作者言詞傲慢偏激,邏輯潦草。此書隨便翻翻就行瞭。想對作者說:“人具有宗教感和敬畏感,是應該的。但是,不應該自己皈依瞭某種宗教,就自我神聖化,覺得自己守護著某種“絕對真理”。這種“自我神聖化”跟真正的宗教感、敬畏感,都是相違背的。 ”
评分阿德勒在開頭就把妓女歸類到社會失敗者行列這個觀點我不太同意,妓女難道不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一種職業?隻要能靠自己的勞動來獲取報酬不偷不搶就不算失敗者,反正在狹義的範圍內,我是這麼理解的。
评分能夠溫柔,就不要橫眉。能夠伸手擁抱,就不要握拳擊傷。因為惡意會循環,善意也會。想被善待,先善待人。想被理解,先理解人。想被關注,先注視人。大多情況下得不到好的迴應,但至少也可以救贖瞭自己。
评分畢竟是將近100年前的心理學著作,幾乎可以當做一本育兒書來看。這本書重點講述瞭兒童時期乃至於幼兒時期的體驗對人格發展的決定性影響。作者最為強調的一點就是,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與人交往和與社會聯係的重要性。父母要讓孩子多接觸他人和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培養兒童的與人閤作的能力和處理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這些體驗是人格健全的基本條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