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纪实重磅推出
村上春树转型力作
追踪地铁沙林事件事实真相
深刻反思“责任回避型”封闭的日本社会
-
1995年3月20日,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地铁沙林事件,事件发生后,村上春树亲自花了一年时间,面见亲历事件人士,进行录音采访,加以必要的文字加工,集结整理成这部《地下》 。这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也是村上春树首部非虚构类作品,意义重大。
《地下》是村上春树转型之作,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是对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的深刻反思。
《1Q84》是《地下》的遗址。始自《地下》并不断发展的物语理念在《1Q84》中努力付诸实践,但并未充分实现。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下》比《1Q84》更成功。
-
读罢胆战心惊……村上春树编织的这个真实故事,令人信服地讲述了正常人遭遇反常现实的状况。
——《星期日论坛报》
强大的观察力……生动地记录下了暴力与恐怖。
——《柯科斯评论》
村上春树(MURAKAMI HARUKI)1949(昭和24)年生于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1979年以《且听风吟》(群像新人文学奖)登上文坛。主要长篇小说有《寻羊冒险记》(野间文艺新人奖)、《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谷崎润一郎奖)、《挪威的森林》、《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奇鸟行状录》(读卖文学奖)、《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1Q84》(每日出版文化奖)等。另有《神的孩子全跳舞》、《东京奇谭集》等短篇小说集、随笔集、游记、翻译作品等诸多著作。在海外也获得多项文学奖项,2006(平成18)年凭《海边的卡夫卡》获(捷克)弗兰茨•卡夫卡奖、凭《盲柳睡女》(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获(爱尔兰)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09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11年加泰罗尼亚国际奖、2016年安徒生文学奖。
晚上与丹田君讨论了95年那次地铁沙林事件。当时他20岁。 原来远在沙林事件之前,日本就对奥姆真理教有了不少报道了。奥姆做过的,除了那两次成功的释放沙林毒害群众事件,还包括暗杀一位60岁老人的全家等诸多恶事,奥姆这种团体,远比你我想象的有计划有组织得多。顺便说一句,...
评分村上春树的笨拙 ——评《地下》 我把村上春树的文字魅力归结为贯穿作品的某种笨拙,这种笨拙体现在他从不刻意消除小说世界与读者之间的间离感,也从来不做讨巧的人物设定。 村 上春树笔下的世界,兼备逼真又间离之感,或者说,间离反而加强了逼真感。使人觉得,似乎真有平行...
评分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制造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之后9个月,村上春树开始了这个为期一年的项目:尽可能地采访这一事件的亲历者,将他们的讲述写下来集结成册,名为《地下》。 2008年有一部电影叫《二十四城记》,副题是“中国工人访谈录”,讲述了国企转制中的个人历史与遭...
评分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上班早高峰,以麻原彰晃为首的奥姆真理教指使多名信徒,在东京3条地铁线共计5个方向施放沙林毒气,共造成12人死亡,3800人受伤。村上春树用了1年时间采访了62位受害者,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成一本《地下》,将悲剧发生时地铁里的情形,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的...
评分村上春树 一天下午,我偶然拿起餐桌上那本杂志,啪啦啪啦翻看。浏览了几则报道,而后目光逐一扫过投稿专栏刊登的读者来信。至于何以如此,原因已记不清楚了。估计是一时兴之所至,也可能特有时间。因为,无论拿起女性杂志还是阅读投稿专栏,对我都是相当少有的事。 信是一位女...
一开始只觉得村上的采访总是更有趣,每次都只问同样的几个框架问题,这么密密麻麻地问下来,就像摸到了整个世界的脉络;到这两个月,更多是感同身受,不知不觉地在其中学着如何面对。 BTW在地铁中毒后多数人都的第一反应居然都是无论如何也要去公司,震惊。
评分一九九五年的日本注定是难忘的,地震摧毁了日本抗震施工技术的神话,沙林终结了日本社会治安的神话,两者构成了日本战后最惨重的天灾人祸。三月二十日,有的人早起了,有的人磨蹭晚了,有的人继续按着原本的节奏出门,他们都在地铁上遭遇了沙林,一命呜呼或者落下一辈子的后遗症——有时候命运的无常就在于你控制不了,你不知道你的作为和不作为,在那么一瞬间会改变怎样的一生。而许多相伴而来的,并不是肉眼能看到的(所谓没有标记的噩梦),恰是一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长期折磨,又一次改变了原有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沙林毒气事件之前不久,松本已发生过类似的,然而无论是地铁、警察抑或是医院,都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教训,突发事件应对的集体缺失,导致了事件后果的扩大化。机制与个体的双向失灵,和每个鲜活的个体,都值得我们深思。
评分还是挺好看的,对于沙林事件后续症状的描写重复性很高。因语言区别确实不太大,过于关注受害的情况会觉得有些无聊的。倒是看采访,看到一些区别,有人受访者很爱聊天,从出生到后来的生活,简短的描述了出来,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些人只说了那一天,头晕,看不清东西,反复做噩梦,发烧,呕吐…… 青豆高速下月台(?)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大概就是纱林事件的意思。他们走下去,未来的人生都变了。
评分还是挺好看的,对于沙林事件后续症状的描写重复性很高。因语言区别确实不太大,过于关注受害的情况会觉得有些无聊的。倒是看采访,看到一些区别,有人受访者很爱聊天,从出生到后来的生活,简短的描述了出来,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些人只说了那一天,头晕,看不清东西,反复做噩梦,发烧,呕吐…… 青豆高速下月台(?)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大概就是纱林事件的意思。他们走下去,未来的人生都变了。
评分访谈录罢了。无特别之处。“难得”与“立意”让我多给一颗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