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之問》是一部少有的打通學科邊界,融閤科技與人文內涵的通識之作。 作品以大學師生的問答對談開始,選取“時間”作為跨學科討論的媒介,聯結起數學、天文、信息技術、音樂、生物、物理等不同學科,一來一往的對話中隱含瞭作者精心設置的問題,輔以精心製作的插圖和經過嚴謹考證的學術資料。閱讀這本書,你將親密接觸到祖衝之、硃載堉、龐加萊、普萊斯、莊子、惠更斯、博爾赫斯等古今中外的科學傢和思想傢,瞭解到重大的科學觀念和發明是如何産生、流變並推動曆史的。你一度無法理解的習俗和現象,如二十四節氣是陰曆還是陽曆、閏月是怎麼來的、鼕至時刻的測量問題、神奇的連分數與黃金分割等,都將在這部作品中找到源頭和答案。本書適閤中學師生和大學生,以及對科學人文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汪波,法國國立裏昂應用科學院(INSA-Lyon)碩士,利摩日(Limoges)大學微電子博士,曾在裏昂納米國傢實驗室(INL)從事科研工作。迴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從事集成電路和跨學科研究。法國深厚的人文底蘊讓他對科學與人文的融閤産生極大的興趣,每周他和學生在餐廳對話,一起發現科學的奧妙,享受思考的樂趣。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可以理解的,所有的學科都是相互關聯的,甚至科學和文學、藝術等也有著相通之處。唯一要做的就是模糊它們的界綫,變工筆畫為水墨印象畫。”——在《時間之問》這本書裏我們看到這種美妙的相融。
评分跨學科又易懂的闡釋瞭天下大同的道理,尤其是道德經和周期原理的貫通相當精彩
评分作為一個文科畢業生,在高二分科後就遠離那些專業術語瞭。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糾結每句話的含義,尤其是理論數學推理等,確實很吃力。不過本書在趣味性方麵還是聽夠讓人讀下去的。從中國傳統節氣、曆法、、數字、星象變化、音樂格律、鍾錶發展及生物鍾的介紹,讓我們對時間有瞭一個多層次的認識,此外書中插圖很多、也介紹瞭許多科學傢的故事,還是值得一讀的。
评分“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可以理解的,所有的學科都是相互關聯的,甚至科學和文學、藝術等也有著相通之處。唯一要做的就是模糊它們的界綫,變工筆畫為水墨印象畫。”——在《時間之問》這本書裏我們看到這種美妙的相融。
评分從哲學上的時間觀,講到天文曆法,講到連分數,講到十二平均律,講到鍾錶裏的擒縱器,講到GPS的原子鍾,講到人類對時間的感受——生物鍾: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問答形式稍顯稚嫩,但作者的文理兼修和想要傳遞給讀者的科學的懷疑精神,讓人印象深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