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与中国现代性

妇女与中国现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蕾(Rey Chow),出生于香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现为美国布朗大学Andrew Mellon人文学讲座教授,为华裔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研究领域为:现代中国文学,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中国电影,后殖民理论,文化研究。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美〕周蕾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290
译者:蔡青松
出版时间:2008-9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28381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周蕾 
  • 文化研究 
  • 海外中国研究 
  • 女性 
  • 女性主义 
  • 现代性 
  •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 电影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990年代以来,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人,不仅要认知文学作品,还要顾及理论上的种种问题。《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即是用一些之前没有尝试过的方法,理论化地来研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家熟悉的文本与问题。

本书通过可见的形象、文学的历史、叙事的结构和感情的接受这四种批评的途径,牵涉到中国现代性的各个方面:种族观众的构成、通俗文学中的传统的断裂、由叙事引发的一种新的“内部”现实的可疑结构以及性别、感伤主义与阅读之间的关系。

该书也从电影影像、大众文化、主流文学及心理学等多重角度,剖析女性主义理论的洞见与不见,并检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女性主体的建立与反挫。作者进一步对“妇女”、“中国”、“现代性”等既定观念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提出质疑。

它并非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概括性的研究,也不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全书提供讨论的都是以现代中国在文本中的主体性为议题,并把作者本人的阅读方式作为这种主体性的一个例证。

这是一本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名著,尤其是在如何用西方理论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方面,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周蕾是美国从文化研究的立志进行文化政治批评的一位非常成功的学者。我认为《妇女与中国现代性》是她写得最好的一本书,她用一种书写的行为来达到文化的批判,非常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站在边缘来对抗主流。

——哈佛大学荣休教授 李欧梵

《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对现有批评典范的反驳,对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后殖民批判,以及广义左翼思潮的兼容并蓄,在在树立一种不同以往的论述风格,也引起中国研究以外的学者的注意。

——哈佛大学东亚系Edward C.Henderson 讲座教授 王德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光看本书的标题,很容易把内容想象成是女权主义的理论解读。其实并非如此,本书的副标题澄清了这一点——“阅读政治”——周蕾试图从“女性”这种文本机制/叙事机制/想象方式中挖掘出它的政治性来。我们看本书所讨论的那些文学文本,都不是政治文本,但周蕾恰恰要在这些通俗的...  

评分

厦门大学的谢泳教授曾在不同的场合教导学子,看研究中国的文章要有个循序,(如果这种研究解放前就有)就先解放前后解放后,(如果这个研究海外有)就先海外(包括港澳台)再大陆。意思再也明白不过,当代大陆的研究不好看,受到的干扰很多,做的不独立,因此也就价值不高。当...

评分

周蕾的贡献:熟悉理论,对于汉学界她有代表性,对西方理论的补充和建构,和西方文学世界进行对话。这一点甚至大于王德威。解构主义在八九十年代非常流行,这本书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 然而不得不说的: 如王德威所评价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对现有批评典范的反驳,...  

评分

周蕾的贡献:熟悉理论,对于汉学界她有代表性,对西方理论的补充和建构,和西方文学世界进行对话。这一点甚至大于王德威。解构主义在八九十年代非常流行,这本书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 然而不得不说的: 如王德威所评价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对现有批评典范的反驳,...  

评分

光看本书的标题,很容易把内容想象成是女权主义的理论解读。其实并非如此,本书的副标题澄清了这一点——“阅读政治”——周蕾试图从“女性”这种文本机制/叙事机制/想象方式中挖掘出它的政治性来。我们看本书所讨论的那些文学文本,都不是政治文本,但周蕾恰恰要在这些通俗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方面是翻译(特别是和女性现代性关系密切的“细节”一词)的问题,一方面是作者本身论述的理论味儿(且书中的那套理论在二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已是满目疮痍)过重。读起来不是特舒服。

评分

前言开头那几句话,没一句是通顺的。

评分

有友邻说此书:对于现代性的描述关注「不是什么」,而对于现代性「是什么」的论述却显得单薄。此为确评。

评分

我觉得跟中国没有啥关系

评分

评分不高,我也很能理解。要读完这本书并彻底理解,需要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必须对马舍雷,阿尔都塞,精神分析,视觉性都要烂熟于心。周蕾的批评在我看来,开辟了一种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方式:一如题名,从女性(阴性)概念出发,以非福柯的话语的方法重读了被理所当然认同与贬斥的文本。这是从文本到文本的阅读方法,仅从内部就使之翻转出全新的意义。虽然我似乎抓不住最终考察的结论,但对结论的痴迷是必要的么?鸳鸯蝴蝶派的阅读方式是马舍雷理论的完美呈现,《末代皇帝》则是摄像机,凝视与认同的实践,细节考察涉及叙事的离心与权力,而母亲的形象则是施虐受虐的详尽考察。虽然有理论压倒文本的危险,但她所开启的阅读方式的确是可行性的确证。任何对中国现代文学边缘作品有兴趣的,都建议阅读一下对边缘的辩护。 另外,建议暴打校对与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