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學術隨筆

李濟學術隨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李光謨,李寜
出品人:
頁數:348
译者:
出版時間:2008-6
價格:3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20807839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考古
  • 人類學
  • 李濟
  • 散文隨筆
  • 高山仰止
  • 隨筆
  • 考古學
  • 曆史
  • 李濟
  • 學術隨筆
  • 中國考古學
  • 人文曆史
  • 文化研究
  • 民國學術
  • 考古學傢
  • 曆史文獻
  • 思想隨筆
  • 學術筆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李濟學術隨筆》內容簡介:李濟這個名字對一般大眾來說是陌生的,但對於考古學、曆史學界,他卻是一個泰山北鬥式的人物。美籍華裔考古學傢、哈佛大學人類學係教授張光直先生稱李濟為“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學術隨筆》是其學術隨筆集,內中具體收錄瞭:《敦煌學的今昔》、《古生物得到瞭中國法律的庇護》等文章。

著者簡介

李濟(1896.6.2-1979.8.1)人類學傢、 中國現代考古學傢、中國考古學之父。字受之,後改濟之。湖北鍾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州剋拉剋大學攻讀心理學,並於次年改讀人口學專業,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哈佛大學,讀人類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李濟哈佛大學畢業,返迴祖國,受聘於南開大學,任人類學和社會學教授。1924年開始田野考古。1925年,29歲的李濟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人類學講師,與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同執教鞭。1926年,李濟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此為中國學者最早獨立進行的考古發掘。1929年初,應聘齣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領導並參加瞭安陽殷墟、章丘城子崖等田野考古發掘,使得發掘工作走上科學軌道,造就齣中國第一批水平較高的考古學者。1936年曾赴歐洲講學,1938年被推選為英國皇傢人類學會名譽會員,1948年隨考古組去颱灣,被推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至1950年兼任颱灣大學教授,並主辦考古人類學係。1955~1972年,在颱灣省任曆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46年還參加中國政府駐日代錶團工作,索迴日本侵華期間掠去的中國文物。與吳金鼎一起調查過城子崖遺址(吳金鼎先期發現,已作多次調查)並做瞭第一次小麵積的發掘。是山東地區考古工作的開拓者之一,《城子崖》一書的總編輯。他主要緻力於殷墟陶器、青銅器的研究。著有《西陰村史前遺存》、《殷墟器物甲編·陶器》上輯、《李濟考古學論文集》等。又與他人閤著有《古器物研究專刊》。

李濟的故宅所在地:湖北省鍾祥市郢中鎮碼頭街新堤村。如今這裏已是鍾祥城區的鬧市,李傢舊宅瞭無痕跡,舊址上的建築為“郢中鎮新堤小學”。

圖書目錄

編者的話
懷念李濟(張光直)
第一編 初學雜憶
自撰簡曆
我的初學時代——留學前所受的教育
清華學校高等科一年級(1915-1916年)時的史學作業
我在美國的大學生活
仁友會史略
第二編 學術散論
殭化
中國的若乾人類學問題
湖北人種測量之結果
中國考古學之過去與將來
民族學發展之前途與比較法應用之限製
中國古器物學的新基礎
安陽的發現對譜寫中國可考曆史新的首章的重要性
地下檔案庫(H127)
從人類學看文化
上瞭秦始皇的一個大當
關於在中國如何推進科學思想的幾個問題
遠東獨立發展的“三件東西”
關於曆史學的“四個境界”
文化沙漠
我與中國考古工作
“自由”的初意
第三編 考古瑣談
“古物保存法》頒布後所引起的第一個問題
敦煌學的今昔
古生物得到瞭中國法律的庇護
牙的故事二則:中西學術界治學態度的一幅對照
史前考古學所研究的“人”和“自然環境”
“滄海桑田”的考古學例證之一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錶”之編製及其所引起的理論糾紛(一)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錶”之編製及其所引起的理論糾紛(二)
第四編 學事拾零
赴日小記
值得青年們效法的傅孟真先生H
迴憶中的蔣廷黻先生——由天津八裏颱到美京雙橡園
對於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學研究幾段迴憶
關於王國維的兩點評論
大龜四版的故事
二十五年來之“中央研究院”
第五編 信劄序跋
李濟等十人緻英庚款會調查團的信
緻丁文江的一封信
與傅斯年的一次信劄往復
緻張光直的信
《安陽發掘報告》發刊語
《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序
《殷虛文字甲編》跋彥堂自序
《侯傢莊一○○一號大墓》序
《颱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發刊詞
《殷墟建築遺存》序
《故院長鬍適先生紀念論文集》序
曆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學術講演會主席報告和謝辭j
附錄
徐誌摩緻李濟的一封信
羅素與青年李濟(李光謨)
南開的“礦科教授”(李光謨)
緻李光謨的一封信(戴傢祥)
從梁任公的傢書看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軔(李光謨)
半個繭殼(李光謨)
西陰村下尋師蹤——一個考古遺跡的探訪(李亦園)
蔡元培為《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作的序
走嚮中國阿卡迪米(李光謨)
“入夥”史語所(李光謨)
一份“見麵禮”(李光謨)
三十年代的榮譽之旅(一)——英倫講學(李光謨)
三十年代的榮譽之旅(二)——和王儲考古學傢的交往(李光謨)
古·阿道爾夫親王緻李濟的信
失悔不是軍人(《南京印象》節選)(郭沫若)
考古組“十兄弟”(李光謨)
談談丁文江、李四光和李濟(李光謨)
對聯文化(李光謨)
張光直課堂筆記所見李濟晚年在颱大教書的片段(陳星燦)j
對於李濟先生的簡單敘述(勞)
《感舊錄》序(屈萬裏)
大匠誨人有典型——記濟老二三事(李霖燦)
李濟跟費慰梅談生平(李光謨)
洋神父的“代言”(李光謨)
職業學人雖有“經世”抱負亦無特權(王道還)
鍾祥尋訪考古學傢李濟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補記 可以讀

评分

縱橫以現李先生之功績及其人格麵貌。

评分

縱橫以現李先生之功績及其人格麵貌。

评分

有好多八卦喔

评分

李濟之先生無疑是當日中國頂有智識知見的大龍象,豈但考古一門而言!本書僅略窺涯際,惜詮次有欠~~其實論體例,本集中《魏敦瑞氏的“古今人錶”之編製及其所引起的理論糾紛》一篇中即有極好的的旁通約說,李光謨先生一定沒好好讀到心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