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作者在書中概括300年學術發展的總趨勢,認為這個“時代思潮”是對宋元明三朝“明心見性”“道學”的批判;是再開一個更切實更偉大時代的“先驅”;這個時代的“學術主潮是,厭倦主觀的冥想而傾嚮於客觀的考察”,其“支流是,排斥理論提倡實踐”。另外還比較詳盡地評述瞭清代學者在經學、小學、音韻學、校注古籍、辨僞書、輯佚書、史學、 方誌學、地理學、傳記及譜牒學、曆算學及其他科學、樂麯學方麵的成就。
一、时代背景 本书原为梁启超于1923-1924 年间在清华大学的讲义,后根据听讲者回忆整理成书。彼时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内军阀割据,国外一战刚结束。在文化上,新文化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让梁启超在内的许多文人感觉到了危机。初读时我还在疑惑,内...
評分1、方以智 ·字密之,明末安徽桐城人。 著有《通雅》五十二卷,任公以為其講音韻訓詁部分不輸清人第一流作品。方氏其他作品書中未詳論,茲從略。 ·同時皖中有黃生,著《字詁》一卷,《義府》一卷,主聲訓。 2、王學後勁 ·夏峰先生孫奇逢,字啟泰。 生明萬曆十二年。 ...
評分注釋清楚
评分寫得很流暢!!
评分注釋清楚
评分梁啓超的批評真是又自信又痛快,有話說話,沒話不扯談。還有啊,古代的那些學者怎麼詩文,校注,編輯,書法,繪畫樣樣行,隨隨便便就附帶著搞搞天文,地理,算術,樂律,搞得還很齣色,這是什麼道理?啓超有段反思今日之教育的話很有見地。
评分梁啓超的批評真是又自信又痛快,有話說話,沒話不扯談。還有啊,古代的那些學者怎麼詩文,校注,編輯,書法,繪畫樣樣行,隨隨便便就附帶著搞搞天文,地理,算術,樂律,搞得還很齣色,這是什麼道理?啓超有段反思今日之教育的話很有見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