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出品人:
页数:308
译者:
出版时间:2008-5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429711
丛书系列:季羡林自选集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佛学 
  • 宗教 
  • 佛 
  • 佛教 
  • 哲学 
  • 历史 
  • 经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佛》我接触到佛教研究,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1935年我到了德图哥廷根,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算是我研究佛教的滥觞。从那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的年代里,不管我的研究对象“杂”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公元前传入中国以后,经历了试探、适应、发展、改变、渗透、融合许许多多阶段,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一部分。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有时候,某些书能看的让我有种幻灭感。 就是看了之后觉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大半没看懂,但就看懂的部分,已经能知道作者是个神人,自己拍马赶不上的那种。 最近看过的这种书是这本,我发现季老也是和我一样不会取名字的人,完全是老老实实看写了些什么,题目就叫...  

评分

有时候,某些书能看的让我有种幻灭感。 就是看了之后觉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大半没看懂,但就看懂的部分,已经能知道作者是个神人,自己拍马赶不上的那种。 最近看过的这种书是这本,我发现季老也是和我一样不会取名字的人,完全是老老实实看写了些什么,题目就叫...  

评分

我大概是慧根比较短的,我觉得这是一本方法集,比如季老分析佛与浮屠的差别就引发开了佛教是从两条线传入中国,从蛛丝马迹探索过去,耐心的剥丝抽茧,要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包容,更要有大胆的想象力 我觉得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学习分析看待世界的方法,yeah~  

评分

读季老的论述是十分吃力的,至少对于我这样不是科班出身的人而言。因为无论是引述还是旁证,都是非常专业的题材。而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先生治学的精神吧。 季老说自己是唯物主义者,我觉得他说这样的话,不是因为空间和地域的关系。那么从一个唯物主义者的眼里来看佛法...  

评分

这本书在很早之前就买了,习惯在心情烦躁的时候看看佛经故事舒缓心情。看到季老的《佛》,就毫无犹豫的买了。 回来拆封才发现,这本书远非自己的想像。这本书是专业的书籍,是老先生一生的心血,从最简单的起源,到梵文,到经典,无一不有,这本书是需要耐下性子慢...  

用户评价

评分

崇拜季老的才华与为人

评分

囫囵吞枣的读季老这种专业著作,很多地方都不懂的确自惭。粗读的过程中却不禁对季老满心的敬重增加更多,这样一位老人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是及其充满意义的文化传承。

评分

季羡林说: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学富五车、水深愈静,季羡林的治学精神是中国学者的标榜,其毕生成果对世界佛教研究也贡献极大。但是季羡林的研究难免受环境驱使,行文中时不时搬来马列声讨宗教两句,当然如果季羡林不抱着与佛教近在咫尺而一尘不染的态度也不会有如此之高的成就。时过境迁,不知道末年的季老内心深处对佛教究竟作何领悟。

评分

佛学入门。(prof布置的reading还有100多页没读尽看闲书是怎么滴-。-

评分

把佛學作為哲學的一支來研究,並非無理由信仰。釋迦牟尼創建與發展佛教背後的社會原因與政治因素,耶穌舉行最後晚餐的意圖,玄奘長袖善舞與唐太宗的良好關係。返神歸人,均因理解他們之為人的自然人性,才更令人肅然起敬,比之無由信仰其實更為深刻。更有一嘆曰,季老大師級的深厚功力,偶等小輩實是天差地遠望塵莫及也。幻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