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語際實踐

跨語際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劉禾
出品人:
頁數:495
译者:宋偉傑
出版時間:2008-3
價格:4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25746
叢書系列:三聯學術經典
圖書標籤:
  • 劉禾
  • 海外中國研究
  • 文化研究
  • 文藝理論
  • 跨語際實踐
  • 翻譯
  • 文學
  • 現代文學
  • 跨語際實踐
  • 語言實踐
  • 跨文化溝通
  • 語言習得
  • 多語能力
  • 翻譯實踐
  • 語際互動
  • 語言教學
  • 社會語言學
  • 話語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跨語際實踐的研究重心並不是技術意義上的翻譯,而是翻譯的曆史條件,以及由不同語言間最初的接觸而引發的話語實踐。本書所要考察的是新詞語、新意義和新話語興起、代謝,並在本國語言中獲得閤法性的過程。 本書從跨語際實踐的視角,通過復原語言實踐中各種曆史關係賴以呈現的場所,分彆考察瞭翻譯中生成的現代性的不同層麵,以期重新思考東西方之間跨文化詮釋和語言中介形式的可能性。

著者簡介

劉禾,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人文講席教授,執教於東亞係和比較文學與社會研究所。1997年獲美國學界,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古根漢奬。主要英文專著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學齣版社,1995),Tokens of Exchange(編著,杜剋大學齣版社,1999),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學齣版社,2004);中文著作有:《語際書寫》(上海三聯書店,1999)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跨文化研究中的語言問題
等值關係的喻說,東方與西方
如何翻譯差異——矛盾的修辭
旅行理論與後殖民批判
主方語言與客方語言
曆史變遷論:新詞與話語史
Ⅰ 國族與個人之問
第二章 國民性話語質疑
國民性的神話
魯迅與阿瑟·斯密思
翻澤國民性
跨語際寫作的主體:《阿Q正傳》的敘述人
第三章 個人主義話語
作為意義之源的主方語言
民國初年關於個人主義的論辯
Ⅱ 跨語際錶述模式
第四章 “經濟人”與小說寫實主義問題
解讀《駱駝祥子》
第五章 欲望的敘事:關於現實與夢幻
重構真實與虛幻的界限
魔幻如何被心理化
真實界的幻影
第六章 第一人稱寫作的指示功能
屈摺語形態中人稱的指示功能
男性欲望和階級敘事的指示功能
懺悔之音
女性的自我言說
Ⅲ 國族建構與文化建構
第七章 作為閤法性話語的文學批評
國族文學與世界文學
性彆與批評
女性身體與民族主義話請:重讀《生死場》
第八章 《中國新文學大係》的製作
1930年代的齣版業與激進主義文學
趙傢璧與良友圖書公司
《中國新文學大係》的編纂
經典、理論與閤法化
第九章 反思文化與國粹
關於《國粹學報》
關於《學衡》
附錄
A.源自早期傳教士漢語文本的新詞及其流傳途徑
B.現代漢語的中-日-歐藉貸詞
C.現代漢語的中-日藉貸詞
D.迴歸的書寫形式藉貸詞:現代漢語中源自古漢語的日本“漢字”詞語
E.源自現代日語的後綴前綴復閤詞采樣
F.源自英語、法語、德語的漢語音譯詞
G.源自俄語的漢語音譯詞
文獻目錄
再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跨语际实践刘禾 序 虚拟的等值关系(hypothetical equivalences) “跨语际实践”(translingual practice) 恰恰在批判西方主导论这一行为当中,批评者最终却常常将统治者的权威僵化到这样一种程度,即,非西方文化的能动作用仅仅被简化为单一的可能性:抵抗。 霍米,巴巴《文...  

評分

跨语际实践刘禾 序 虚拟的等值关系(hypothetical equivalences) “跨语际实践”(translingual practice) 恰恰在批判西方主导论这一行为当中,批评者最终却常常将统治者的权威僵化到这样一种程度,即,非西方文化的能动作用仅仅被简化为单一的可能性:抵抗。 霍米,巴巴《文...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沒有人提到劉禾把林培瑞( Perry Link)的Mandarin Ducks and Butterflies(《鴛鴦蝴蝶派》)譯成《北京鴨與花蝴蝶》嗎?

评分

讀完書再迴過頭,看到腦細胞的屍體匯成汪洋大海……這麼好的老師聘到中文係來卻不給開課是要怎樣%>_<%

评分

正如王彬彬指齣的,劉著從原本到譯本都有很刺眼的硬傷,她有些話說得不周全嚴密,所以落人口實。不過,迴到核心的“現代性”問題上,劉禾的闡釋不能說沒有洞見,即對東方主義與西方主義的雙重撥亂反正。隻是現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實在過於復雜,其跨語際話語的生産涉及的語言文化過多,水平和垂直坐標係太大,劉禾這一本書的考察似乎缺失瞭一個切中肯綮的結論。奇怪的是,每一章的敘述總是虎頭蛇尾,一下子就散瞭,也經常偏離“跨語際”的核心主題。當作一個主題論文集大概反而比較妥帖。喜歡並欽佩她的文學闡釋功力。再有,不知是中譯本的遮蔽還是劉禾本人的價值觀使然,至少給人一種較為客觀甚至還帶有淡淡的傢國情懷的印象。

评分

讀完書再迴過頭,看到腦細胞的屍體匯成汪洋大海……這麼好的老師聘到中文係來卻不給開課是要怎樣%>_<%

评分

正如王彬彬指齣的,劉著從原本到譯本都有很刺眼的硬傷,她有些話說得不周全嚴密,所以落人口實。不過,迴到核心的“現代性”問題上,劉禾的闡釋不能說沒有洞見,即對東方主義與西方主義的雙重撥亂反正。隻是現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實在過於復雜,其跨語際話語的生産涉及的語言文化過多,水平和垂直坐標係太大,劉禾這一本書的考察似乎缺失瞭一個切中肯綮的結論。奇怪的是,每一章的敘述總是虎頭蛇尾,一下子就散瞭,也經常偏離“跨語際”的核心主題。當作一個主題論文集大概反而比較妥帖。喜歡並欽佩她的文學闡釋功力。再有,不知是中譯本的遮蔽還是劉禾本人的價值觀使然,至少給人一種較為客觀甚至還帶有淡淡的傢國情懷的印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