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时间观念的演化史,从思想史的角度发掘了当代哲学和科学中时间再发现的意义。作者关注时间的构成作用,展示了时间的多样性;破除了把时间只当作一个物理学概念来对待的哲学传统,力求揭示出时间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意义;并把理解技术时代、理解现代科学中数理传统与博物学传统之交汇整合,也置于时间的视域之中。
吴国盛,1964年9月出生于湖北广济。现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9-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1999)、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2004-2015)。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与科学博物馆学。主要著作有《由史入思》《什么是科学》《希腊空间概念》《技术哲学讲演录》《科学的历程》。
如果没有时间之矢,我们能得到什么,又将失去什么呢? 爱因斯坦在悼念好友贝索的时候写过:“现在,他又一次比我先行一步,他离开了这个离奇的世界。这没有什么意义。对于我们有信仰的物理学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的意义而已,尽...
评分材料丰富,了解时间观念的历史吧。只不过由于作者的时间观念不符合我的观念,感觉到现代部分分析不太恰当。不过还是值得一读。
评分 评分 评分时间在希腊文里被写作χρόνος(chronos),在古代奥菲斯教看来时间是产生一切的第一位的东西。古代希腊人认为生命即生长,凡生长必指向一个目的,唯有理解了目...
昨天等导师的当儿,把相关章节看完了
评分作为中国第一本研究时间观念史的著作,历史意义极高,当然学术价值也不低,基本囊括了世界上几种流行的时间观,并进行深入阐述。“时间就是权力”
评分适合入门,奥古斯丁之后的部分还能勉强跟上,康德之后实在是超出我的业务能力范围。
评分这两年感到自己在经历新的人生阶段,很多东西不再重要,某些东西则亟需重新发现。“时间”是后者,它让我困惑。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书架上落了灰,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啃到一半,对康德是心向往之又全然不得要领。我渴望着新观念的冲击,渴望把过去生活和教育所给予的那些成见一条条拎出来,观察审视,重新定义、排序。可是好难,我所能接触的尽是陈词滥调,或是不知所云。吴国盛先生的这本《时间的观念》于我,是沙原里一眼甘泉,是坐标轴上值得命名的一个点。
评分终于再版了,太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