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五讲

中国哲学十五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立华
出品人:
页数:31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302576
丛书系列: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图书标签:
  • 中国哲学
  • 杨立华
  • 哲学
  • 中国
  • 中哲
  • 思想史
  • 宋明理学
  • 国学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思想史
  • 国学
  • 文化
  • 历史
  • 学术
  • 传统文化
  • 十三经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

作者简介

杨立华,197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七台河市,1998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专著有《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宋明理学十五讲》(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信息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序/
第一讲性与天道:孔子的哲学/
一关于《论语》/
二“不可得而闻”/
三“性相近也”/
四说和乐/
五通向幸福的道路/
六立与达/
七论仁/
八天何言哉/
第二讲以无为用:《老子》的哲学/
一从《老子》第一章说起/
二有生于无/
三无之以为用/
四企者不立/
五无为/
第三讲尽心知性:孟子的哲学/
一心之官则思/
二尽心知性/
三性善/
四知言/
五养气/
六仁政/
第四讲真知之路:庄子的哲学/
一庄子哲学的关键词:知/
二知的不同层次/
三是非/
四以明与因是/
五知与我/
六不知/
七齐物/
八“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九真知与无待/
第五讲有无之辨:王弼的哲学/
一解释学原则/
二言意之辨/
三本体论突破/
四王弼的政治哲学/
第六讲自然之理:嵇康的哲学/
一自然之理/
二释私/
三养生/
四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五声无哀乐/
第七讲性分自然:郭象的哲学/
一关于郭象《庄子注》/
二郭象的本体论/
三郭象的政治思想/
第八讲太极诚体:周敦颐的哲学/
一形而上学/
二治教与修身/
第九讲易兼体用:邵雍的哲学/
一观物/
二体用/
三体以四立/
四用因三尽/
第十讲自立吾理:程颢的哲学/
一对佛教的批判/
二道学话语的建构/
三天理/
四生之谓性/
五以觉言仁/
六定性/
第十一讲一物两体:张载的哲学/
一虚与气/
二形与象/
三参两/
四神化/
五感/
六人性论/
七性与心/
第十二讲形上定体:程颐的哲学/
一形上形下/
二体用一源/
三生生之理/
四道无无对/
五公与仁/
六人性论/
七主敬/
八格物致知/
第十三讲理气动静:朱子的哲学/
一体用/
二太极/
三理与气/
四心性论/
五涵养/
六致知/
第十四讲自作主宰:陆九渊的哲学/
一本心/
二心即理/
三收拾身心,自作主宰/
四格物与静坐/
五义利之辨/
第十五讲心外无理:王阳明的哲学/
一心外无理/
二心外无物/
三格物/
四知行合一/
五致良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治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研究。著有《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2008)《郭象〈庄子注〉研究》(2010)《宋明理学十五讲》(2015)《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2018)等,译有《章学诚的生平与思...  

评分

承蒙北大社厚爱,能为《中国哲学十五讲》写点什么。鄙见不高,无以成大论,唯以浅薄之学识,聊其内容一角,行文如此,只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本书最大的妙处——在我看来——也是它最大的弊端。作者的开篇立意,便是以今人之立场,剖析古人之智慧,其中现代西哲的...  

评分

来源:《中华读书报》 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五日丙寅 耶稣2019年5月29日 《宋明理学十五讲》出版四年后,杨立华先生于近期推出了该书的姊妹篇:《中国哲学十五讲》。与前作相比,《中国哲学十五讲》在延续基本的主题与风格的同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就时段而言,讨论...  

评分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治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研究。著有《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2008)《郭象〈庄子注〉研究》(2010)《宋明理学十五讲》(2015)《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2018)等,译有《章学诚的生平与思...  

评分

杨立华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十五讲》,在短短300页的篇幅里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哲学讲得条贯分明,的确是大手笔。本书每一讲介绍一个哲学家,中国古代是思想史除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之外,大致可归为佛儒道三家,大概因为作者作为一个新儒家厌恶空幻寂灭的佛教,所以十五个哲学家...  

用户评价

评分

与牟宗三的十九讲相比,汉传佛教哲学的部分完全消失不见了,可以说很新儒家

评分

讲孔子出现了两次物理定律辅以论证,已经让我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克己复礼的礼应该不是形式感那么简单吧,应该是周礼。中哲2真的是宝藏。

评分

名为“中国哲学十五讲”而非“中国哲学史十五讲”,刻画出了杨子一直以来强调的建立(捍卫)中国哲学学科主体性的努力——“中国哲学”标志出一种“共时性”意味上的生动的哲学诠释学的努力,而“哲学史”则不可避免地含有“已为陈迹”的意味,可以说是当代意义上的“自明吾理”。思想史写作越来越关注思想观念之所出的历史环境、知识背景、社会组织及其与政治史的互动,而杨子的哲学史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偏偏一字不着,仅论一流人物。进而,讨论人物也是生平一笔带过,直入主题。虽然在方法论层面,我对这种写作策略愈发持怀疑态度,但依旧感佩于杨子一如既往的努力。十五讲十五个人物,前七讲先秦魏晋,后八讲宋明道学,这八讲疑似与《宋明理学十五讲》颇有重复,看到了不少似曾相识的文句。还是期待杨子闭关几年,写出完整版的《一本与生生》

评分

呵呵,这就是中国哲学了?

评分

立足于《一本与生生》对中国哲学史的解释,虽然我完全不能同意,但能做到自圆其说也蛮不容易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