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風:餘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

如沐春風:餘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聯經
作者:林載爵(主編)
出品人:
頁數:448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31
價格:NT$ 58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57085263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餘英時
  • 思想史
  • 餘英時
  • 九秩頌壽文集
  • 港版書
  • 聯經齣版
  • 論文集
  • 知識分子
  • 餘英時
  • 為學
  • 處世
  • 學術思想
  • 文化傳承
  • 人生哲思
  • 曆史視野
  • 知識分子
  • 春風
  • 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餘英時先生是一位休休有容、含弘光大的學者,並以身教感化所有門生。其學問、天資、創造力、努力與成就,更是一代典範。

王汎森、田浩、丘慧芬、何俊、河田悌一、林富士、周質平、陳玨、陳弱水、彭國翔、葛兆光、鄭培凱、冀小斌、謝政諭、羅誌田、陶德民,十六位門生共襄盛舉,有懷舊憶往,有紀實文章,有思想整理,有學術論文,並附帶兩篇餘英時的演講稿,共同呈獻《如沐春風:餘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餘英時教授九秩壽慶文集》

餘英時先生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和當代漢學泰鬥楊聯陞。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在中文與西方的漢學界以及史學領域,早已是研究傳統中國思想史的代錶權威。其六十多年的學術思想論述,涵蓋瞭對傳統與現代中國文化各個主要麵嚮的考索,也構成瞭一個具有整閤性的通貫係統。

餘英時先生於中國文化傳統的天人範圍用功之餘,數十年來始終堅持著將自己學術思想上的信念落實為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動。所以誠如本書作者之一丘慧芬教授所言:「餘先生令人敬重感佩的就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學術研究貢獻,而是因為他的論說與行動,已經和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在現代的存續發展,形成瞭一個獨特且密不可分的關係。」

為慶祝餘英時先生的九秩華誕,其門生故舊各自書寫與餘先生互動的種種,文章的內容以餘先生的教學與治學為主,間及處世、做人的態度。相信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各篇文章,對餘先生的為學與處世有更真切的瞭解。同時藉著這本書的齣版,對餘先生在學術與思想上的成就,以及做人與行事上的風格,錶示最深的敬意。

著者簡介

林載爵

二○○二年七月聯經齣版瞭由周質平與Willard J. Peterson 主編的《國史浮海開新錄:餘英時教授榮退論文集》,以敬賀餘英時先生自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講座教授榮退。二○○九年十二月又齣版瞭由田浩(Hoyt Tillman)主編的《文化與歷史的追索:餘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以慶賀餘英時先生八十大壽。今年適逢餘先生九十華誕,我們也就藉著這個機會再度齣版這本文集,以祝賀餘先生九十壽慶。

圖書目錄

目錄
林載爵 齣版說明
王汎森 偶思往事立殘陽……當時隻道是尋常──嚮餘英時老師問學的日子
田浩著;陳曦、徐波譯 餘英時老師與我的宋代思想史研究──兼論宋代思想史研究的若乾新思考
丘慧芬 承負、詮釋與光大中國知識人傳統的餘英時
何 俊 溫潤而見筋骨
河田悌一 迴顧在耶魯和普林斯頓師從餘老師的日子
附錄一 我走過的路 餘英時
附錄二 中日文化交涉史的初步觀察 餘英時
林富士 普林斯頓的陽光──敬賀餘英時老師九十大壽
周質平 自由主義的薪傳──從鬍適到餘英時
陳 玨 餘英時先生的「歷史世界」──《餘英時迴憶錄》讀後
陳弱水 有關餘英時老師的迴憶
彭國翔 攬纔禮士憑身教,浮海招魂以人文──餘英時先生九十壽慶誌感
葛兆光 幾迴林下話滄桑──我們認識的餘英時先生
鄭培凱 英時我師九秩嵩壽別序
冀小斌 有教無類的老師
謝政諭 餘英時先生論學的築基功夫、方法與視野芻議
羅誌田 追隨餘師英時讀書的日子
陶德民 餘師的新世紀扶桑演講之旅──甲申丁亥兩度金鞦的圖像記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和余英时先生见面,算是相当晚的。 记得是二〇〇七年的十月,在日本大阪的关西大学。那一年,关西大学授予余先生名誉博士称号,同时召开“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一届会议,我就是在那个简单而隆重的授予名誉博士称号典礼上,第一次和余先生见面的。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正如后...  

評分

这本寿庆文集通读下来,给人感觉就如书名一样,如沐春风。通过余师几位门生的回忆文字,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余英时先生,余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更加立体更加高大了。余师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极深,为人处世更是他笔下中国“士”的典型,在他门生的文字中,不乏有人用了一些流行...

評分

我和余英时先生见面,算是相当晚的。 记得是二〇〇七年的十月,在日本大阪的关西大学。那一年,关西大学授予余先生名誉博士称号,同时召开“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一届会议,我就是在那个简单而隆重的授予名誉博士称号典礼上,第一次和余先生见面的。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正如后...  

評分

我和余英时先生见面,算是相当晚的。 记得是二〇〇七年的十月,在日本大阪的关西大学。那一年,关西大学授予余先生名誉博士称号,同时召开“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一届会议,我就是在那个简单而隆重的授予名誉博士称号典礼上,第一次和余先生见面的。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正如后...  

評分

我和余英时先生见面,算是相当晚的。 记得是二〇〇七年的十月,在日本大阪的关西大学。那一年,关西大学授予余先生名誉博士称号,同时召开“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一届会议,我就是在那个简单而隆重的授予名誉博士称号典礼上,第一次和余先生见面的。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正如后...  

用戶評價

评分

1)其實,既然編者林載爵在約稿的時候就講明是「記述和感懷」為主(頁274),那麼一些作者當論文來寫,搞齣一堆註腳,也真的沒什麼必要;2)一些嶄新的八卦讀起來還是蠻有意思的,如餘英時的傢世,餘英時與「當代新儒傢」群體的個人恩怨,其中某位作者對杜維明的不滿,以及對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的揶揄等;3)「當機會來臨時,他(餘英時)都是選擇對自己的學術研究有利的路途」,這句相當「意在言外」的話,居然是陳弱水教授寫得(頁270),蠻訝異的;4)何俊、河田悌一、彭國翔、葛兆光這幾篇寫得比較好;5)冀小斌最後淡齣學術圈,是因為沒能拿到tenure(頁351)。他的文字讀起來蠻可愛的。

评分

基本事餘師的學生所寫,學生寫老師肯定是大加贊賞瞭,我覺得寫這個也沒什麼實際意義,唯一覺得不錯的是跟餘師生活中的一些雜事和治學中的趣事。

评分

1)其實,既然編者林載爵在約稿的時候就講明是「記述和感懷」為主(頁274),那麼一些作者當論文來寫,搞齣一堆註腳,也真的沒什麼必要;2)一些嶄新的八卦讀起來還是蠻有意思的,如餘英時的傢世,餘英時與「當代新儒傢」群體的個人恩怨,其中某位作者對杜維明的不滿,以及對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的揶揄等;3)「當機會來臨時,他(餘英時)都是選擇對自己的學術研究有利的路途」,這句相當「意在言外」的話,居然是陳弱水教授寫得(頁270),蠻訝異的;4)何俊、河田悌一、彭國翔、葛兆光這幾篇寫得比較好;5)冀小斌最後淡齣學術圈,是因為沒能拿到tenure(頁351)。他的文字讀起來蠻可愛的。

评分

國士情懷,文章聖手。豈止於米,相期以茶。

评分

溫暖,感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