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荣获Blois*佳史书大奖☆
古代非洲没有文字系统,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否认这一段文明的存在,却一直低估了它的价值。作为非洲历史的专家,作者从古代文明与口述历史留下的线索出发,用引人入胜的笔法重构了这片大陆遗失的财富。
本书由34篇随笔组成,勾勒了8 世纪至15 世 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全景图:查理大帝 时期远赴非洲的中国行者所闻;1068 年一位西班牙地理学家所见但如今已完全消失的加纳古都;1220 年一位拜占庭奴隶口中的发生在马拉喀什的一场盛大典礼——神秘的Zafun古国国王登基……
这些见证、记录、遗址、物品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闪耀的非洲。书中有古代商人、冒险家、地理学家、外交使节留下的只言片语,也有当代考古学家的*新发现,还有大量首次披露的资料与地图,让读者感受到古代非洲的灿烂文化,与其他文明一样,交织着无尽的风流人物、历史事件与宫廷阴谋。作者以其生动活泼的笔调,像游记般带领读者走入中世纪神秘的非洲。
F. 富威尔-艾玛尔,法国历史学家,非洲史专家,国家科研中心图卢兹实验室主任,南非金山大学荣誉研究员,出版过《南非的历史》《拍卖回忆录》《国王的回归》《非洲的美食与社会》等书。
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评分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评分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评分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评分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三星半。一片隐藏在黑暗中的土地,一部遗憾与“怪异”的历史。 书名是全书最佳的隐喻与注脚,被奉为南非国家与历史象征的“金犀牛”事实上却是一件舶来品。不单单是这一件器物。南非的历史、整个非洲的历史乃至于非洲本身,不都是在他者的注视与定义下形成的吗?在这里,来自本土的声音是几近缺席的。在古代,他者的记录无疑是片面而带有偏见的,而在当代,他者的记录也自然会带着立场的分别。处于东洋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这样一种历史书写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尴尬,或许这在古代非洲并非一件必要的事情——但在当代却无法避免。非洲脱节了,显而易见的,这片土地固然孕育了灿烂的传统,却正好与所谓“走向现代”相左。我们也好像很难称其为悲哀,有些时候我们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不是吗?这一切的一切,或许说是宿命会更好些。
评分大航海时代之前的非洲,不知道非洲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的确是资源的诅咒。
评分从文献数据,材料文物的真空中拼凑非洲碎片,西非一角与撒哈拉沙漠贸易可窥一面,但是埃塞尔比亚的圣战与奴隶贸易路线,刚果与其他地区的互动,南非如何加入穆斯林贸易体系,莫桑比克金矿开采仍陷于黑暗之中。
评分不是一部连贯系统的“史”,而是34篇对有关文献或考古资料的解读,猜测和推断的东西很多。完全不适合入门,想完全了解本书的内容,起码再读十几二十本非洲相关的书籍。不过看得出来,非洲并不是我印象中一直“封闭”的状态,境内和境外的贸易起码在中世纪晚期十分昌茂,还有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逐渐深入的影响,基督教相比之下显得弱一点。
评分零散的叙事,糟糕的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