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闺: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一书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印象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书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闺争宠,守节再嫁……显示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博士,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著述丰富,代表著作为《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1995年列文森奖)、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2010年史密森学会岛田奖)、《剑桥插图中国史》。1993年出版的《内闱》(英文版),是海外中国妇女史开山之作。2014年,为了表彰伊沛霞在学术研究上的贡献,美国历史学会为她颁发终身成就奖。
《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读后 这本书的作者伊沛霞从大量丰富的史料入手:特别是上百份的墓志铭,宋朝的文学家的作品,诗文等。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有宋一朝婚姻关系的本质,即:男婚女嫁并非男女之间,而是女性与一个家族之间发生的关系转变。通过婚姻,一个...
评分《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读后 这本书的作者伊沛霞从大量丰富的史料入手:特别是上百份的墓志铭,宋朝的文学家的作品,诗文等。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有宋一朝婚姻关系的本质,即:男婚女嫁并非男女之间,而是女性与一个家族之间发生的关系转变。通过婚姻,一个...
评分借他人眼光获得自知之明 外国学者的角度独特 分析统计方法也很特别 关键是她引用的数据事例虽然琐碎细微却很有意思 你能在一些不被人注意发现的地方 找到共性 将女性史和女性自我认知发展的零散片段汇在脑海里 加上无数的问号——为何那些有违女性利益的习俗和变化能轻而易举地...
评分这本书亮点和槽点并存,Robert Hymes在HJAS vol.57(1)上长达三十多页的书评甚好,基本上把这本书(或者说这类书)的亮点和槽点都点出来了。 在立场上,这本书没有把中国文化或者patriarchy看作是一套统一的体系,而是视为多因素交织的、多样且多变的构架。所以伊...
在我们努力地思考了女人在哪里以后,中国历史和文化看来就不一样了。 ––这是本书的最后一段话。 这本书带着缜密的思索,温情脉脉的观察和推论,同情与理解,带着读者一起,看到了不一样的曾经的中国。
评分作品放在二十多年前的话算是中规中矩,如今只能算是宋代女性史入门级读物了。早期历史研究只见男性,女性史的兴起是为弥补这一缺憾,而不是为了只见女性,伊沛霞意识到这个问题,想尽力避免单纯描写女性在传统中国位置这种简单化的问题,但终究在女性群体社会意义的探究上有失深度。
评分作者用15个章节30万字,来注解宋代妇女的史料。除了第一章开局和十五章收尾,从13个大的方面来分类叙述,其中又更细分为各种不同情况,非常详细。 史料的信用往往有重复的地方是出于不同的章节分开了,作者治学态度很认真,其中的某些章节在现在还有启示。比如妇女信佛,家庭地位的转化,财产分配和婚嫁。 在这一中国社会少见的细分领域,本书难得。
评分虽然是关于宋代妇女生活的研究,但书中的许多观察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用来描述当下主流话语对两性关系的见解,可见父权制意识形态之根深蒂固和中华文明的超稳定性。正如伊沛霞所说:“尽管今天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反对‘不变’的中国的旧观点,我们还是不应该矫枉过正,否认与别的主要文明相比,中国历史以明显的连续性和经过某些背离后仍能回到原有均衡点的总趋势著称于世。”
评分确实了解了一些印象中存在其实在实际中并不如此的现象。但是分析总有有所保留、意犹未尽以及并未深入的感觉。另外,翻译也确实不太顺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