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序 1-1
前言 1-7
作者介紹 1-13
引言:曆史學傢眼中的世界 1-15
第1篇
人類的起源和人類文化
公元前500萬年—公元前10000年
構建一個解釋性框架:我們知道些什麼?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2
第1章 遺骨/化石會說話
公元前500萬年—公元前10000年 5
人類的起源:神話和曆史 5
早期的神話 5
進化論的解釋 7
新的挑戰 9
化石和化石的搜尋者 10
令人睏惑的尼安德特人 11
直立人:世界範圍的漫遊者 12
探索轉嚮非洲 13
能人 14
阿法南方古猿 14
關於人類從非洲起源的爭論 16
對遺傳記錄的解讀 19
科學革命的理論 20
人類創造文化 21
生物進化和文化創造性 21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確定考古發現的年代 23
我們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24
環球大遷徙 24
人口的增長和新的棲居地 26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男人是狩獵者?婦女是采集者? 28
工具的變化 28
語言和交流 31
洞窟藝術和可攜式藝術 31
農業:從狩獵—采集者轉變為農民 34
人類的史前故事及其意義 35
轉摺點:農業村莊 38
第2篇
定 居
公元前10000—公元1000年
最早的城市及其重要意義:考古挖掘、文本及
相關解釋 42
第2章 從鄉村社會到城邦國傢
公元前10000—公元前750年
民以食為天:農業村莊 45
農業村莊 46
最早的城市 48
蘇美爾:城市的誕生 50
城邦國傢的發展 52
宗教:祭司和城市 53
職業分工和階級結構 54
藝術和發明創造 54
貿易和市場:輪式馬車和帆船 55
紀念碑式建築和裝飾 56
文字 56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破譯蘇美爾文字 59
文學和法律方麵的成就 59
原始資料:吉爾伽美什史詩 60
原始資料:漢謨拉比法典 62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對於早期城市化的一些
現代評論 63
最早的城市及其意義 64
第3章 河榖文明
公元前7000—公元前750年
尼羅河與印度河流域 69
埃及:尼羅河的饋贈 69
國王齣現之前的早期埃及 70
文字記載 71
埃及的統一與國王的統治 72
眾神、埃及的統一以及來世 73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文字記錄與考古發掘 73
亡者之城 75
城市的發展 75
古王國的不朽建築:金字塔和城堡 77
古王國的解體 80
原始資料: 《埃及亡靈書》與“反麵懺悔” 80
原始資料: 《辛努海的故事》以及對宮廷和 都城的頌揚 81
中王國的興衰 81
埃赫那吞國王的都城—埃赫塔吞 82
印度河流域文明及其未解之謎 83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源泉 83
布局閤理的城市設計與建造 84
工藝與藝術 84
規劃閤理的城市 85
詮釋上的睏難 87
哈拉帕文明的遺産 87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哈拉帕文明的衰落 88
尼羅河與印度河的城市及其意義 89
第4章 一個多中心的世界
公元前1700—公元1000年
東亞、美洲和西非的城市和國傢 93
中國:夏朝、商朝和周朝 93
最早的村落 93
國傢形成的開始 94
書麵文字的早期證據 95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古代的中國 96
有關夏朝的曆史證據 97
三個朝代的共同點 97
原始資料:有神秘色彩的城市 98
商朝和周朝時的城市和國傢 99
早期的皇都 99
安陽:商朝最後的首都 99
周朝 100
西半球:中美洲和南美洲 101
起源:人口遷徙和農業 103
中美洲的城市化:早期階段 103
墨西哥灣沿海地帶的奧爾梅剋文明 103
瓦哈卡峽榖的薩波特剋文明 105
城市的擴張:特奧蒂瓦坎 105
墨西哥峽榖的後繼國傢 108
瑪雅文明的興起和衰落 108
偉大的蒂卡爾城 108
原始資料: 《波波爾·烏》 110
瑪雅文明的衰落 110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偉大的美洲豹之爪:
蒂卡爾的瑪雅王 111
南美洲的城市化 112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神秘的瑪雅文字 112
沿海的定居點和定居網絡 113
莫切 114
奇穆 114
安第斯山脈的城市化 114
查文 114
蒂亞瓦納科、瓦裏和納斯卡 115
印加 115
北美的農業城鎮 116
西非:尼日爾河流域 117
城市化之前的西非 117
傑內–傑諾:一種新的城市模式? 118
國傢開始形成? 120
最早的城市及其重要意義 121
轉摺點:從城邦國傢走嚮帝國 124
第3篇
帝國和帝國主義
公元前2000—公元1100年
什麼是帝國?帝國的重要意義在哪裏? 128
第5章 帝國的黎明
公元前2000—公元前300年
北非、西亞和地中海地區帝國的建立 131
帝國的定義 131
早期的帝國 133
美索不達米亞及新月沃地 133
阿卡德的薩爾貢 133
如潮的入侵者:巴比倫人和赫梯人 134
亞述人 135
埃及和其徵服世界的曆程 137
宮殿和神廟的建築藝術 138
埃及帝國的終結 140
波斯帝國 141
波斯的擴張 142
帝國的政策 143
居魯士二世 143
岡比希斯二世 144
大流士一世 144
權力的象徵 146
希臘城邦國傢 147
早期愛琴海地區的城邦國傢 147
米諾斯人 147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特洛伊和邁锡尼的發現 147
邁锡尼人 149
希臘城邦共同體:虛幻和現實 149
原始資料:荷馬和早期希臘人的價值觀體係 150
雅典和民主的發展 151
和波斯的戰爭 154
雅典:從城邦到微型帝國 155
雅典文化的黃金時期 156
曆史學傢 157
哲學傢 157
劇作傢 158
原始資料:蘇格拉底對國傢所具有的高於個人的權利的看法 159
城邦民主的局限性 159
伯羅奔尼撒戰爭 162
原始資料:伯裏剋利在葬禮上的演講 162
亞曆山大大帝的帝國 163
菲利浦的徵服曆程 163
亞曆山大大帝的統治 164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對亞曆山大大帝的評價 166
亞曆山大的遺産:希臘文化圈 167
帝國建立的意義及其影響 169
第6章 羅馬與蠻族
公元前750—公元500年
帝國的興衰 173
從山城到帝國 173
羅馬共和國的建立 173
徵服意大利 175
徵服迦太基和西地中海 175
隨後的擴張 178
原始資料:遺跡遺物 179
帝國的組織機構 180
保護人與受保護人 181
羅馬傢族 181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當代史學傢點評羅馬史 182
階級與階級衝突 183
不同等級之間的鬥爭 183
城市的華麗與骯髒 184
改革的嘗試 185
“麵包和競技場” 186
奴隸和奴隸起義 186
軍事力量 187
政壇上的將軍 189
原始資料:奧古斯都·凱撒的墓誌銘和遺産 191
共和國的終結 192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羅馬法:理論和實踐 193
帝國的經濟政策 194
羅馬的商品供應 195
城市的建設 195
奢侈品貿易 196
帝國的文化政策 199
希臘—羅馬文化 199
斯多葛學派 200
帝國的宗教 202
基督教的勝利 203
蠻族與羅馬帝國的衰落 204
傢門口的入侵者 205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蠻族 206
羅馬帝國的衰落與解體 207
三世紀危機 207
政權的分裂 208
衰亡的原因 209
東羅馬帝國 210
查士丁尼統治下的復興 211
宗教鬥爭 211
韆年拜占庭 212
羅馬帝國的遺産及其意義 213
第7章 中國
公元前200—公元900年
分裂和統一:秦、漢、隋和唐朝 217
秦朝 217
軍事實力和人口動員 217
經濟實力 219
行政權力 219
帝國百傢爭鳴的思想意識形態 220
儒傢思想 220
原始資料:孔子和《論語》 222
法傢思想 222
道傢思想 223
法傢和儒傢之間的鬥爭 225
天意 225
秦朝的滅亡 226
漢朝 226
儒傢的官僚製度 227
原始資料:漢代社會婦女的行為規範 227
軍事力量和外交 228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偉大的史學傢 228
人口和人口的遷徙 229
經濟力量 230
政府的權力飄搖不定 231
空位期 232
漢朝的衰落 232
農民起義和漢朝的滅亡 232
分裂和重新統一 233
生態和文化 233
佛教傳入中國 235
隋唐時期的重新統一 235
短命的隋朝統治 235
唐朝的藝術和技術 237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作為史料的詩歌 240
中華帝國 240
西部和西北 241
南部和西南 241
越南 241
朝鮮 242
日本 242
移民和文化影響 243
留給未來的遺産及其意義 245
不同點 245
地域政治 245
意識形態 245
長久的生命力和韌性 245
同化政策和同化力 245
語言政策 246
思想和文化傳承 246
對鄰國的影響 246
相同點 246
與蠻夷部落的關係 246
宗教政策 246
帝王的角色 246
性彆關係和傢庭 247
帝國軍隊的重要作用 247
過度擴張 247
公共設施項目 247
財富的集中 247
支持和反對人員流動的政策 247
起義暴動 247
農民逃荒 247
第8章 印度帝國
公元前1500—公元1100年
分裂的次大陸的文化凝聚力 251
南亞新來客 251
雅利安人定居地的擴展 252
書麵文本 252
《吠陀》 252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陶器和語文學 252
《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 253
國傢的建立 256
印度的帝國 257
孔雀王朝 257
孔雀王朝統治下的政府 257
原始資料:阿育王,信仰佛教的印度皇帝 259
信仰佛教的印度皇帝阿育王 260
後代各邦分裂帝國 260
笈多王朝 261
學術的黃金時代 262
印度教的復興 263
外來入侵終結帝國時代 264
噠人及其留下的遺産 264
地區的多樣性和權力 265
原始資料:印度東南部的泰米爾文化 266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錢幣和齣土文物 267
海上貿易和文化影響:從羅馬到東南亞 267
東南亞:“大印度” 268
印度、中國和羅馬:帝國與過渡機構 270
資料 270
行政 270
國際關係 270
噠人的入侵 270
地方機構和國傢 271
印度帝國及其意義 271
轉摺點:政治和宗教 274
第4篇
世界各宗教的興起
公元前2500—公元1500年
人活著不能僅靠麵包:世界曆史上的宗教 278
第9章 印度教和佛教
公元前1500—公元1200年
神聖的次大陸:宗教在印度及印度以外地
區的傳播 281
宗教信仰 281
印度教 283
印度教的起源 284
神聖地域和朝聖 285
印度教的中心信仰 285
《梨俱吠陀》 286
種姓 286
《梵書》和《奧義書》 288
印度偉大史詩 290
原始資料: 《薄伽梵歌》,選自《摩訶婆羅多》 292
《往世書》 292
廟宇與聖祠 292
宗教和統治 294
印度教在東南亞 295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印度教在東南亞地區 296
佛教 296
佛教的起源 297
佛陀的生平 297
原始資料: 《佛說善生經》 :佛教顯現於日常生活中 298
僧伽 299
大乘佛教的形成 299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301
耆那教 303
佛教在中國 304
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 304
佛教和道教及儒教的關係 305
唐朝時期的佛教 306
原始資料:生命的短暫:唐朝一位婦女的觀點 306
佛教在中國的衰落 307
佛教在日本 308
佛教傳入日本 309
佛教在日本統一中所起的作用 310
日本佛教發展齣新的形式 311
佛教對日本社會的深遠影響 312
印度教和佛教的比較 312
印度教和佛教的意義及其影響 314
第10章 猶太教與基督教
公元前1700—公元1100年
《聖經》中的人物:上帝形象在西亞與歐洲的
演變 319
猶太教 321
神聖經文 321
早期希伯來聖經中猶太教的核心信仰 323
原始資料:十誡 324
希伯來聖經的後幾部作品 325
士師與國王的統治 326
先知的訓導:道德與希望 327
上帝形象的演變 328
父係社會和兩性關係 329
失敗、流放和重新定義 330
猶太人流散地的少數民族—多數民族關係 332
基督教 334
由猶太教衍生而來的基督教 334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尋找曆史上的耶穌 336
耶穌的生平、傳教和弟子 337
儀式的改變以適應新的目的 337
推翻舊秩序 337
原始資料:山頂的福音 337
耶穌和猶太教律法 338
奇跡與復活 338
早期教會的發展 338
保羅組建早期教會 339
基督教的曆法 340
兩性關係 340
從迫害到勝利 341
康斯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 342
基督教是怎樣取得勝利的? 343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對基督教的傳播的解釋 343
信條:定義和爭論 344
對教義的爭論 346
帝國之後的基督教 346
蠻族皈依基督教 346
權力的下放及修士生活 347
教會分裂為東西兩派 349
羅馬和君士坦丁堡的分裂 349
新地區接受瞭東正教 349
西歐的基督教 350
教皇與法蘭剋人的聯盟 352
原始資料:查理曼和哈裏發哈倫·拉希德 353
查理曼建立帝國的野心 353
帝國的失敗 355
早期的基督教及其意義 355
第11章 伊斯蘭教
公元570—公元1500年
對安拉的順從:穆斯林文明架起連接世界的
橋梁 359
伊斯蘭教的起源 359
穆罕默德:他的生平和教義 361
伊斯蘭教的五功 363
對穆罕默德的迴應 364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有關早期伊斯蘭教的資料 364
希吉拉(聖遷)和伊斯蘭曆法 365
穆罕默德權力的擴張 365
與其他一神論信仰的關係 365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伊斯蘭教中的性彆關係 366
穆罕默德的繼任者 368
內戰:宗教衝突和遜尼派—什葉派的分化 370
倭馬亞哈裏發建立帝國 372
第三次內戰和阿拔斯哈裏發 373
哈裏發勢力的削弱 374
半獨立國傢的興起 374
塞爾柱突厥人及其蘇丹 375
濛古人和哈裏發製度的終結 376
精神、宗教和文化的繁榮 377
伊斯蘭教傳播到其他民族 378
印度 378
東南亞 380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380
法律提供體製基礎 382
蘇菲派提供瞭宗教神秘主義 383
神秘主義的作用 383
原始資料:安薩裏,“伊斯蘭教的振興者” 385
文化成就 386
曆史 386
哲學 386
數學、天文學和醫學 388
技術的發展延伸 388
城市設計和建築 389
與非穆斯林的關係 392
順民身份 392
十字軍東徵 392
西班牙的黃金時代 394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皈依和同化 396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及其意義 397
轉摺點:從宗教到貿易 401
第5篇
商品和人口的流動
1000—1776年
交流的渠道:商品交換、疾病傳播和文化交流 404
第12章 世界貿易路綫的建立
1000—1500年
早期經濟體係的地理分布與哲學思想
貿易與商人:目標與功能 407
世界貿易:曆史分析 407
貿易網絡 409
公元1500年前的美洲貿易 410
印加帝國的貿易 410
中美洲和墨西哥的貿易 41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貿易 413
西非 413
東非 415
穆斯林和猶太商人 416
猶太商人 416
穆斯林商人 417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開羅藏經庫的文獻 418
亞洲的復雜貿易模式 418
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亞人 418
中國南海和印度洋的馬來航海者 419
印度洋的航海者和商人 420
原始資料:天方夜譚 423
中國 424
國際貿易 424
原始資料:停靠在印度南部海港的中國船隻:伊本·白圖泰的敘述 426
國內的貿易 427
原始資料:中國的水上貿易 429
濛古人 430
“濛古統治下的和平” 430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濛古帝國 431
成吉思汗 433
濛古帝國的終結 435
瘟疫傳播和貿易路綫 435
從濛古帝國到明朝:朝代的更替 436
留給今天的遺産及其意義 437
第13章 歐洲的視野
1100—1776年
經濟增長,宗教與文藝復興,以及全球聯係 441
大西洋 441
地中海貿易的衰落 443
歐洲的貿易與社會變遷 446
行會及城邦與農村貴族的對抗 446
城市內的經濟及社會衝突 446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費爾南·布羅代爾
開始對海洋的曆史研究 447
哲學和學術研究的新方嚮 449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伊斯蘭世界對歐洲
文藝復興的影響 451
14世紀的災難:飢荒、黑死病和戰爭 452
瘟疫之後的社會動蕩 452
原始資料:喬萬尼·薄伽丘對黑死病的描述 453
文藝復興 453
新的藝術風格 454
技術的發展 456
基督教會修正其經濟政策 457
新大陸 458
原始資料:哥倫布第一次美洲航海日誌 462
大洋洲 463
留給後世的遺産及曆史意義 463
第14章 世界貿易的一體化
1500—1776年
新觀念帶來的新貿易模式 467
歐洲的擴張和資本主義萌芽 467
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國 468
西班牙徵服新大陸 468
原始資料:亞當·斯密論資本主義 469
徵服所付齣的代價 473
商業利潤 474
戰爭和破産 474
葡萄牙帝國 475
葡萄牙人在非洲 476
葡萄牙人在巴西 477
葡萄牙人在印度洋 477
對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國的評價 478
西歐的貿易和宗教:新教改革和天主教改革 479
宗教改革 479
天主教改革(反宗教改革運動) 481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韋伯和托尼關於宗教和資本主義的論述 482
荷蘭共和國、法國和英格蘭 482
戰勝西班牙 482
荷蘭共和國:海運商業航母 483
原始資料:全國性的股份製公司:貿易和殖民的工具 485
法國和英國 486
法國:鞏固國傢 486
英國:建立商業霸權 488
民族國傢 489
彼得大帝統治下的俄羅斯帝國 490
多樣的文化,多樣的貿易體係 493
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 493
明清時期的中國 495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歐洲是怎樣在經濟和
軍事上超越中國的? 497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 498
東南亞 499
世界貿易的影響及其重要意義 499
第15章 人口的遷徙
1300—1750年
新的全球化時代的人口變化 503
“新歐洲” 504
哥倫布給美洲帶來的植物、動物和疾病 505
對美洲印第安人口的打擊 505
哥倫布大交換帶來的益處 505
北美洲 506
大洋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600—1900年 509
原始資料:庫剋船長遭遇澳洲土著居民 510
南非,1652—1902年 512
奴隸製:強製的人口遷徙,1500—1750年 513
對奴隸貿易的重新闡釋 516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黑人奴隸究竟有多少? 517
亞洲的人口遷徙,1300—1750年 518
奧斯曼帝國,1300—1700年 519
印度:莫臥兒帝國,1526—1707年 521
印度皇帝阿剋巴 521
薩非波斯,1400—1700年 524
中國:明朝和清朝,1368—1750年 526
全球人口的增長和遷徙 527
城市和人口統計 527
德裏/沙賈汗納巴德 528
伊斯法罕 529
原始資料:伊本·赫勒敦關於14世紀城市
生活的研究 530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531
倫敦 532
人口遷徙和人口統計分析的重要意義 532
轉摺點:圖片的對比 536
第6篇
社會變革
1640—1914年
西方的革命及其影響 538
第16章 歐洲和美洲的政治革命
1649—1830年
啓濛運動時代人權的誕生 541
政治革命 541
啓濛運動時代的人權 543
哲學的理論基礎 543
霍布斯和“自然狀態” 544
洛剋和啓濛運動 544
財産所有者擁有政府的理論 544
科學和哲學中的知識革命 546
英國的光榮革命,1688年 552
原始資料:大眾選舉投票權對財産權 552
《權利法案》,1689年 553
由男性有産者控製的政府 553
18世紀的啓濛思想傢和啓濛運動 554
北美革命,1776年 557
憲法和權利法案,1789年 558
第一次反對帝國的革命 559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1789—1812年 561
革命的起因 562
第三等級的反抗 562
窮人的反抗 563
國際戰爭,“第二次”革命和恐怖活動,1791—1799年 564
原始資料:奧蘭普·德古熱,“婦女的權利” 565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對法國革命的史學研究 566
拿破侖上颱,1799—1812年 567
拿破侖戰爭和革命的拓展,1799—1812年 568
海地:奴隸革命和殖民主義的覆滅,1791—1804年 569
奴隸的反抗 570
反對帝國的起義 570
奴隸製和奴隸貿易的廢除 571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奴隸製的廢除:曆史學傢們的爭辯 571
殖民主義在拉丁美洲的終結:獨立和夢想的幻滅,1810—1830年 572
獨立運動 572
獨立之後 574
西濛·玻利瓦爾和統一的挑戰 574
墨西哥 576
巴西 576
巴拉圭:新的曆史傳記 577
宗教和經濟問題 578
原始資料:關於拉丁美洲曆史的敘事史詩 579
政治革命及其意義 579
第17章 工業革命
1700—1914年
一次全球化的進程 585
工業革命的意義 585
英國,1700—1860年 587
農業革命 587
紡織業革命 589
資本商品:鐵、蒸汽機、鐵路和蒸汽船 591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工業革命為什麼起源於英國? 593
原始資料:早期工業社會生活中相互矛盾的景象:英國的浪漫主義詩人 594
工業化的第二個階段,1860—1914年 595
新産品和新國傢 595
鋼鐵和化工業 595
電力 595
工廠生産 596
戰爭和工業化 596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 597
社會變化:勞動人民的處境 598
人口統計與工業革命的因果聯係 599
工業革命中的贏傢和輸傢 599
兩性關係和工業革命 601
英國和歐洲的政治反應,1800—1914年 603
英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 603
勞工組織 606
卡爾·馬剋思和工人革命理論 606
德國,1870—1914年 609
美國,1870—1914年 609
法國,1870—1914年 610
非工業化世界中的勞工 611
原始資料:關稅、財富和貧窮:潘迪塔·拉瑪拜
對美國和印度的思考 612
城市生活的新形態 613
原始資料:不同的觀點 614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量化工業城市化的狀況 617
城市規劃: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中間立場 618
工業革命的影響及其意義 619
第18章 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和抵抗運動
1650—1914年
工業強國之間的競爭 623
民族主義 623
法國革命、拿破侖戰爭和民族主義 623
西歐的邊緣地區 625
意大利和德國 626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什麼是民族主義? 630
猶太復國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630
角逐帝國霸權 631
奧斯曼帝國:“歐洲病夫”,1829—1876年 634
東南亞和印度尼西亞,1795—1880年 636
印度,1858—1914年 637
原始資料: 《工業國王的攻擊》 639
中國,1800—1914年 639
鴉片戰爭,1839—1842年及1856—1860年 641
義和團運動,1898—1900年 643
非洲,1652—1912年 643
南非,1652—1910年 644
埃及,1798—1882年 646
阿爾及利亞,1830—1871年 647
伊斯蘭宗教復興 648
西非的親西方趨勢 650
歐洲探險傢和瓜分非洲 652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為什麼歐洲人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 653
勞資糾紛:高壓政策及工會組織 655
殖民統治下的性彆關係 655
反殖民主義的起義,1857—1914年 657
日本:從閉關自守到平起平坐,1867—1914年 658
幕府時代的終結 659
明治政府的政策 660
政府的重組 660
經濟重建 661
城市化 661
原始資料:福澤諭吉:文化翻譯傢 662
文化和教育改革 663
性彆關係 664
戰爭、殖民主義和在民族之林中的平等地位 664
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及其意義 666
轉摺點:奧林匹剋運動會和國際政治 670
第7篇
技術大爆炸
1914—1991年
充滿爭議的國際新秩序 672
第19章 大規模生産及毀滅的方法
1914—1937年
技術係統 675
科學和技術創新 676
兩性關係 679
城市化和移民 680
技術進步的背後 680
列強之間的軍事競賽 681
歐洲之外 681
印度 682
中國 683
拉丁美洲 685
墨西哥革命,1910—1920年 686
奧斯曼帝國 688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 690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戰爭經曆顛覆瞭殖民主義 693
戰後的展望和後果 694
巴黎和會,1919年 696
國際聯盟 698
俄國革命 700
革命的準備發展,1914—1917年 700
列寜和布爾什維剋革命 701
蘇聯的國傢計劃 703
蘇聯的婦女 705
戰後的美國 706
經濟大蕭條 708
原始資料:我們應該怎樣活著? 709
大規模生産及毀滅的方法:它們造成瞭怎樣的
結果? 710
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
1937—1949年
危機四伏的世界 713
災難的徵兆 713
各個“主義”之間的爭鬥 714
意大利 714
德國 715
日本 718
墜入世界大戰的深淵 721
戰爭技術的初期代價 725
第二次世界大戰 726
歐洲戰場,1939—1945年 726
太平洋戰爭,1937—1942年 728
扭轉局勢,1942—1945年 730
亞洲和太平洋戰爭,1942—1945年 733
對戰爭結果的評估 734
技術在戰爭中的作用 734
婦女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735
原始資料:作為戰利品的婦女:日本慰安婦 736
戰爭的恐怖 736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米爾格蘭姆實驗和“最終解決” 739
人性的肖像 740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投放原子彈的決定 743
聯閤國、戰後重建與冷戰的由來 745
聯閤國 745
原始資料: 《聯閤國憲章·導言》 746
重新安置 747
日本和德國的政治重建 748
日本 748
德國 749
經濟重建與冷戰 750
進入20世紀下半葉:影響及意義 752
第21章 冷戰和新獨立的國傢
1945—1989年
重建二戰後的世界 757
冷戰,1945—1989年:美國對蘇聯 757
朝鮮戰爭,1950—1953年 760
斯大林去世後的蘇聯 761
尼基塔·赫魯曉夫,1953—1964年 761
利奧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
1964—1982年 763
美國的軍工聯閤企業 764
古巴導彈危機 765
資料:遊擊戰爭 767
冷戰和新獨立國傢的興起 767
非洲 771
埃及 771
剛果 772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對殖民主義遺産的評估 773
阿爾及利亞 774
莫桑比剋,安哥拉和幾內亞 775
第三世界的崛起 777
附屬國和傀儡戰爭 779
拉丁美洲 780
尼加拉瓜 781
危地馬拉 782
巴拿馬 783
智利 783
伊朗 784
恐怖主義 785
尋求和平 786
聯閤國:發展和新使命 787
資料:雷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 788
人口統計數據:衛生、移民、城市化和綠色革命 789
經濟增長 792
西歐 792
日本 793
國際組織 795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技術發展的社會環境 796
非政府組織和跨國公司 797
冷戰的遺産、殖民地的瓦解、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及意義 798
第22章 中國和印度
1914—1991年
戰後的發展 803
中國,1925—1989年 804
革命序幕 804
權力鬥爭,1925—1937年 805
蔣介石和國民黨 805
毛澤東,農民起義和共産黨 807
農民組織與遊擊戰爭 808
毛澤東領導時期的性彆問題 809
長徵與共産黨的勝利,1934—1949年 810
革命政策,1949—1969年 811
采用長徵的模式,1949—1955年 811
“百花齊放,百傢爭鳴”,1956—1957年 813
“大躍進”,1957—1960年 814
文化大革命,1966—1969年 814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新聞界活動傢對“百花齊放”運動的反應 814
恢復期,1970—1976年 815
國際關係 816
蘇聯 816
美國 816
東亞 817
印度 817
革命後的中國 818
印度,1914—1991年 818
民族獨立鬥爭,1914—1947年 818
英國的政策及做法 818
甘地的革新和勇氣 819
甘地在南非發展非暴力抵抗及不閤作主義 819
原始資料:甘地在南非初次遭遇種族歧視 820
甘地迴到印度,承擔領導國大黨的重任 821
印度教教徒—穆斯林的團結 823
廢除賤民製度 823
文化政策 824
禁酒 824
適宜的技術 824
原始資料:甘地與勞工關係 825
國大黨領導的獨立運動,1920—1922年,1930—1932年,1942年 826
獨立,1947年 827
巴基斯坦 827
剋什米爾 827
孟加拉國 828
印度新政府麵臨的問題 829
實現國傢統一、鞏固國傢政權 829
民主政治及其麵臨的挑戰 829
性彆問題 830
總理英迪拉·甘地 830
法律改革 832
社會變革 832
經濟變革 832
獨立後的經濟和技術變革 833
綠色革命 833
土地的重新分配 834
計劃生育、預期壽命和兒童成長狀況 834
工業化及其影響 834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技術風險和
技術風險的責任 835
國際關係 835
中國和印度的比較:差異及影響 836
轉摺點:邁入新世紀 840
第8篇
從過去到今天到未來
1979年至今 844
第23章 當代史
演變進化、定居點、政治及宗教 847
演變進化 847
基因密碼及其發現 848
剋隆和基因工程 849
疾病的進化演變 851
定居點 851
城市的興起 852
城市係統 854
城市貧民區 855
政治和帝國 856
前蘇聯 856
美國獨立於世界 856
恐怖主義 858
中國:一個新興超級大國? 860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中國的經濟增長背後的 推動力: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861
貧睏 862
腐敗 862
環境問題 863
人口控製 863
透明度 864
全球對中國的認可接受 864
歐洲的統一 864
原始資料:歐洲一體化的持續的理論依據 866
宗教 866
伊朗的神權政體 867
阿富汗的伊斯蘭教激進分子 869
伊斯蘭教、世俗主義和基督教 871
南斯拉夫的宗教衝突 872
印度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874
猶太教 875
基督教 875
羅馬天主教 876
福音派基督教 877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美國的宗教身份麵麵觀 878
主題研究方法及其意義 879
第24章 當代史
貿易、革命、技術和身份特徵 883
貿易 883
全球化的組織機構 884
因特網、萬維網和集裝箱化 884
全球化及其批評者 885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對全球化的評價 888
設定全球化的目標 889
貿易體係的危害風險 890
社會變革 893
民族主義 893
巴勒斯坦—以色列衝突 895
阿拉伯之春 897
原始資料:“阿拉伯之春”:最初的新聞報道 899
性彆問題 900
同性戀權利 901
種族平等和種姓平等 902
南非的種族隔離 902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903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南非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904
印度的社會大變革:曼達爾委員會 905
美國的第一位非洲裔總統 907
移民 908
美國 908
歐洲 908
難民 910
文化錶達 911
原始資料:波諾的TED演講 913
技術進步 914
納米技術 915
生態技術 915
身份特徵及其意義 918
術語錶 922
索引 932
譯後記 964
地圖目錄
第1章
人類的祖先 8
冰川期的早期人類 25
太平洋地區人類的分布 26
中國的農業 41
第2章
新月沃地 47
農業和馴養動物的起源 48
文明的傳播 50
美索不達米亞的貿易 55
第3章
尼羅河兩岸的土地 71
印度河周邊的城市 85
規劃閤理的城市 85
第4章
中國的商朝 95
美洲的古典文化 104
特奧蒂瓦坎 106
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貿易 118
班圖文化的傳播 119
第5章
薩爾貢帝國 134
亞述和它的對手 136
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 137
西南亞洲的帝國 140
阿契美尼德王朝時的波斯 142
古典希臘 161
亞曆山大的帝國 163
第6章
羅馬帝國 178
歐亞貿易 195
蠻族的到來 204
羅馬的繼任者 207
拜占庭帝國 210
第7章
中國的人口增長 229
中國的技術 234
亞洲的帝國都城 243
第8章
印度孔雀世係 257
印度笈多王朝 262
古代的南亞 265
第9章
信仰印度教的南亞地區 284
亞洲貿易 295
佛教在亞洲 302
第10章
以色列王國 322
猶太人流散世界各地 333
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 335
保羅的傳教曆程 339
基督教的傳播 351
第11章
伊斯蘭教的擴張 369
拜占庭帝國和伊斯蘭教 375
濛古世界 376
帖木兒帝國 377
德裏蘇丹政權的崛起 378
南亞和東南亞的伊斯蘭教 379
伊斯蘭教在非洲 381
第12章
世界貿易路綫 409
哥倫布抵達前的美洲 411
非洲的王國 414
印度洋的貿易港口和城市,618—1500年 421
印度洋上的商業中心貿易模式,公元約1000—1500年 422
濛古繼承者的國傢 434
鼠疫蔓延的路綫 436
第13章
斯堪的納維亞人、阿拉伯穆斯林與東斯拉
夫人的入侵,9至10世紀 443
歐洲在地中海的重新崛起,公元約1000年 445
意大利的文藝復興,1300—1570年 454
歐洲人的探險,1450—1600年 459
第14章
環球探險 472
1750年左右歐洲最早的貿易帝國 475
歐洲的宗教改革 480
17世紀的印度洋貿易 488
截至1818年英國在印度的勢力範圍 489
1682年的俄羅斯以及彼得大帝此後占領的土地 491
第15章
北美洲東部的歐洲人定居區 506
英國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非的殖民地 514
非洲的奴隸貿易 515
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1300—1700年 522
第16章
美國版圖的擴大 561
拿破侖帝國 568
海地革命 569
拉丁美洲的解放運動 573
墨西哥,1824—1853年 576
第17章
工業革命 590
第18章
意大利和德國的統一 627
歐洲的帝國主義,1815—1870年 632
歐洲人在非洲的擴張 645
第19章
奧斯曼帝國的終結 689
第一次世界大戰 691
戰後崛起的新國傢 695
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 726
戰後的歐洲 746
第21章
非洲的經濟發展 776
非洲殖民地的瓦解 778
第22章
今天的世界人口分布 804
第23章
根據1991年的人口調查數據繪製的南斯拉夫
民族地圖 873
第24章
以色列及其鄰國 897
曆史一覽錶
早期的人類及其祖先 6
鄉村社會和城邦國傢 46
古埃及 70
印度河流域 83
中國 94
古代美洲 102
早期的非洲 117
古希臘及其鄰國 148
羅馬帝國 176
中國 220
印度 253
印度教與佛教 283
基督教和猶太教 320
伊斯蘭教 360
中世紀的世界貿易 408
中世紀的世界貿易 444
相互連接的世界 471
革命的時代 542
西方的工業化 586
工業化西方之外的世界 624
歐洲和美國 790
蘇聯和日本 794
中國和印度 806
進化、定居點、政治、宗教 850
貿易、社會變革、技術 917
圖錶
早期生命進化的裏程碑 12
人類發展的主要階段 23
最早的城市定居點 49
蘇美爾:重大事件和人物 61
埃及人信仰的神祇 74
早期的科學和技術(公元前7000—前1000年) 87
早期的中國文化 96
哥倫布到達美洲前的中美洲文明興盛時期 113
南美的文明 114
羅馬的皇帝 196
希臘和羅馬神 201
早期武器發展 219
中國的帝製王朝 241
世界宗教文化年錶 285
世界主要宗教,2002年 288
印度教的主神和女神 289
印度教的經典文獻 290
佛教的經典文獻 300
猶太教節日和齋戒日 329
基督教的主要節日 340
加洛林王朝 353
十字軍東徵 393
歐洲人到北美洲的移民過程 508
人口遷徙,1200—1930年 524
1640年到1830年的重大發現與發明 592
1830年到1914年的重大發現與發明 597
婦女的解放,1790—1928年 607
日本的明治維新和工業化 661
日俄戰爭,1904—1905年:大事記 665
通嚮戰爭之路 724
國防支齣 764
聯閤國機構 787
印度獨立—主要人物 819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