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代尔认为,“在谈到各个帝国和它们的兴衰的时侯,也许应该注意到促使这些国家诞生的命运,也就是说,不要混淆时期,不要过早去察觉那些与日俱增后来变得强大的事物的巨大威势,也不要过早去预示那些随着岁月流逝后来不再强大的事物的衰落”,中晚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之处便在于这是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衰落”是后世史家提供的刻板印象。本书的讨论虽仍集矢于唐廷与藩镇这一旧议题,但观察的角度力求与前人有所不同,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作者熟练运用新出石刻资料,并与传世文献融会贯通,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与以往稍具不同的历史演进线索,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仇鹿鸣,1981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00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08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参与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的点校,并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
当代新派史学家延续了陈寅恪、田余庆等大家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治史风格。官方对史料有意识的甄别和裁剪,构建有利的叙述,在王朝正统观念笼罩下的史书编纂无疑是一种选择性记忆。安史之乱和后续的河北藩镇,因战乱及立场异端,导致很多史料湮没于时间。本书的研究方法独辟蹊...
评分作者以墓志为原始史料证经补史,立碑是为了立名于后世,但“把字刻在石头上”其实并不保险。隋炀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其中提及的《平淮西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平淮西碑本为韩愈撰文,后被磨平改...
评分当代新派史学家延续了陈寅恪、田余庆等大家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治史风格。官方对史料有意识的甄别和裁剪,构建有利的叙述,在王朝正统观念笼罩下的史书编纂无疑是一种选择性记忆。安史之乱和后续的河北藩镇,因战乱及立场异端,导致很多史料湮没于时间。本书的研究方法独辟蹊...
评分仇鹿鸣老师的新书终于到手了,这本新书有种与《魏晋之际的权力关系与家族网络》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传世文献的充分发掘和对学术史的梳理把握,是仇的一贯的学术风格,也是其书使人读来酣畅淋漓之处。但与旧著不同的是,《长安与河北之间》更注重对出土材料的解读,以及对新文化...
评分仇鹿鸣老师的新书终于到手了,这本新书有种与《魏晋之际的权力关系与家族网络》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传世文献的充分发掘和对学术史的梳理把握,是仇的一贯的学术风格,也是其书使人读来酣畅淋漓之处。但与旧著不同的是,《长安与河北之间》更注重对出土材料的解读,以及对新文化...
佩服。最喜欢《权力与观众》一篇
评分似乎好幾個篇章是《讀閒書》里文章的擴展。去年讀了陳寅恪的唐代政治初稿和元白詩箋證稿,加上前年讀的《危機與重構》。對比參照,頗有意思。寫序的陳尚君是研究唐詩和唐代文學的,做的研究不似歷史和美學,比較枯燥。看過他幾本著作,確實不太容易看得進去。相比之下,仇的文筆就比較流暢,延續了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的特點。
评分“断碑题字,苔痕横啮。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评分我非相关专业,只能说读后感了。这段时间每隔几天抽一个完整的时间读完一篇,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通过对更丰富资料的占有和相互勾连,尽可能达到了站在安史之乱期间的时人视角,细腻表述当时的“历史世界”。作者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而我等非专业人士觉得好看的原因,还在于作者恰到好处的“论”,都是新鲜有趣的见解。作者在最后一章对此做了充分而集中的表达。
评分“断碑题字,苔痕横啮。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