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代尔认为,“在谈到各个帝国和它们的兴衰的时侯,也许应该注意到促使这些国家诞生的命运,也就是说,不要混淆时期,不要过早去察觉那些与日俱增后来变得强大的事物的巨大威势,也不要过早去预示那些随着岁月流逝后来不再强大的事物的衰落”,中晚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之处便在于这是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衰落”是后世史家提供的刻板印象。本书的讨论虽仍集矢于唐廷与藩镇这一旧议题,但观察的角度力求与前人有所不同,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作者熟练运用新出石刻资料,并与传世文献融会贯通,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与以往稍具不同的历史演进线索,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仇鹿鸣,1981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00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08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参与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的点校,并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
赵翼《廿二史札记》“藩镇骄兵”云:“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至唐中叶以后,则藩镇兵变,比比皆是。盖藩镇既不守臣节,毋怪乎其下纵而效之,逐帅杀帅,视为常事。为之帅者,既虑其变而为肘腋之患,又欲结其心以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骄兵之...
评分仇鹿鸣新书《长安与河北之间》已上架,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周末两天读完,虽然因为是专业学术论文合集有些很多读不懂的地方,但依然觉得非常精彩。 这本新书是他博士论文也就是那本知名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之后,他尝试走出博士论文,转向中晚唐历史的研究学术论...
评分作者以墓志为原始史料证经补史,立碑是为了立名于后世,但“把字刻在石头上”其实并不保险。隋炀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其中提及的《平淮西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平淮西碑本为韩愈撰文,后被磨平改...
评分赵翼《廿二史札记》“藩镇骄兵”云:“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至唐中叶以后,则藩镇兵变,比比皆是。盖藩镇既不守臣节,毋怪乎其下纵而效之,逐帅杀帅,视为常事。为之帅者,既虑其变而为肘腋之患,又欲结其心以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骄兵之...
评分作者以墓志为原始史料证经补史,立碑是为了立名于后世,但“把字刻在石头上”其实并不保险。隋炀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其中提及的《平淮西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平淮西碑本为韩愈撰文,后被磨平改...
仇神这是在豆瓣封神了吗?新书评分接近10分。那我也给个5星的评分吧。 中晚唐时期,河朔地区藩镇割据,唐朝中央集权式微。虽然在宪宗时期短暂地实现了中兴,但元和中兴得益于魏博田弘正的主动归附,并没有改变河北藩镇割据总体的格局。 中晚唐魏博的牙军势力成为一股决定魏博走向的军力,魏博的节度使多由牙军擅自拥立。而为牙军拥立的节度使地位并不稳定,唐廷授予他们节度使的任命有助于提高节度使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在唐朝政府默许河北藩镇的自行承袭的“河朔故事”后,河北藩镇的叛乱多以经济性骚乱为主,即藩镇中日益强大的职业军人为寻求丰厚赏赐而自行废立节帅,节帅以财富维持军队的勉强效忠,一旦节帅不能满足军人的需求,军队便会拥立新的节帅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评分上联 屠呦呦 下联 仇鹿鸣
评分蒲立本,李碧妍,仇鹿鸣三本都读过来了
评分想要看到“新唐史”研究
评分以碑刻史料的个案解读为基础,回应了几个主要问题:陈寅恪的“文化与种族”、台湾研究藩镇的“本土化”视角、征服王朝论以及日本的唐宋变革论。总体上的论述十分精彩,以小见大,认为在安史时期,人们普遍视为正常的王朝更迭,而皇权尚未上升到宋代绝对的“忠君”观念,故而相当多的士人选择了与安史的燕政权合作,而更多的中下层士人恐怕只能随波逐流。另一方面来说,作者强调了长庆后河朔故事的影响,唐王朝以“权威”的“软实力”影响藩镇,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关系,而藩镇内部牙军实力的提升这导致政治性骚乱向经济性骚乱转变,令藩镇无法逐鹿天下,直到朱温等新式藩镇的出现才真正终结了唐王朝。这可下接王赓武的研究。可以看出,李碧妍、陆扬的研究对作者的启发,对历史问题更应该进行细致的个案研究,同时与宏大的历史线索结合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