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与河北之间

长安与河北之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仇鹿鸣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402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1-1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3240739
丛书系列: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仇鹿鸣
  • 中晚唐
  • 隋唐史
  • 政治史
  • 政治文化史
  • 中古史
  • 长安
  • 河北
  • 历史
  • 唐代
  • 地域
  • 文化
  • 政治
  • 军事
  • 地理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布罗代尔认为,“在谈到各个帝国和它们的兴衰的时侯,也许应该注意到促使这些国家诞生的命运,也就是说,不要混淆时期,不要过早去察觉那些与日俱增后来变得强大的事物的巨大威势,也不要过早去预示那些随着岁月流逝后来不再强大的事物的衰落”,中晚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之处便在于这是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衰落”是后世史家提供的刻板印象。本书的讨论虽仍集矢于唐廷与藩镇这一旧议题,但观察的角度力求与前人有所不同,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作者熟练运用新出石刻资料,并与传世文献融会贯通,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与以往稍具不同的历史演进线索,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作者简介

仇鹿鸣,1981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00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08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参与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的点校,并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五星会聚与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
一、小引
二、四星聚尾与玄宗朝的德运之争
三、金土相代: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
四、严复的死亡与哀荣
第二章 一位“贰臣”的生命史:王伷在安史之乱中的沉浮
一、赵骅:《忠义传》中的“贰臣”
二、四易其主:安史乱中的王伷
三、唐廷处置“贰臣”政策的形成与转变
四、张巡、许远之外:唐人眼中的陷伪臣僚
五、 “忠”的观念强化与扩展:社会与思想层面的互动
第三章 墓志书写与葬事安排:安史乱中的政治与社会一瞥
一、伪号行用与正朔认同关系辨考
二、国号与年号:安史政权内部的正统之争
三、动乱中的葬礼
四、余论
第四章 权力与观众:德政碑所见唐代的中央与地方
一、作为政治景观的纪念碑
二、德政与秩序
三、控驭之道:德政碑的政治学
四、尾声
第五章 政治的表达与实践:田氏魏博的个案研究
一、长安与魏州:政治景观的建造
二、纪念碑中的政治:田氏魏博时代刻石表微
三、魏博田氏的双重镜像
四、政治默契的形成
第六章 刘广之乱与晚唐昭义军
一、李裔家世与高湜出镇昭义的背景
二、咸通、乾符之际昭义节度使人选订误
三、隐没的三十年:刘广之乱与会昌伐叛的善后
四、唐代藩镇变乱模式的演化
第七章 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以罗让碑为中心
一、罗让碑的发现与调查
二、唐末变局中的魏博镇
三、魏博政治中的罗氏家族
四、作者与读者:罗让碑中的政治书写
五、记忆与诠释:罗弘信的符谶制作
第八章 深描与重绘:中晚唐历史演进线索的再思考
一、“胡化说”的射程
二、长安与河北之间
三、藩镇研究史的反思
四、重绘中晚唐历史线索的尝试
参考文献
本书各章初出刊物及修改情况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80后的仇教授的第一本书《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真是惊艳,把事件背后的脉络梳理地清清楚楚,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颇有大家风范。本书是仇鹿鸣对中晚唐历史研究的八篇文章的合集,不如第一本书一气呵成,但各篇文章的主题也是相通的:从新出土的墓志和至今仍存的德政碑...  

评分

中古史研究无论如何绕不开陈寅恪。陈氏以其开拓性的史学眼界打破传统史学囿于狭隘政治逻辑的自我禁锢,取径文化史研究,通过引入社会精神世界和民族文化世界,发明其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影响及与历史进程的交融变迁;又以诗史互证的方法扩展了历史文献来源。时至今日,陈氏构造的...  

评分

由于王朝史和“大一统”观念的影响,中晚唐在很多人心目中长久以来都是一段衰亡、纷乱的历史,开元天宝的盛世,至此只剩下内外交困、捉襟见肘的种种窘迫,可说直到宋朝都未能翻转。影响所及的结果,便是“盛唐”的符号象征备受推崇,而宋朝则被视为“弱宋”而被冷落,至于夹在...  

评分

作者以墓志为原始史料证经补史,立碑是为了立名于后世,但“把字刻在石头上”其实并不保险。隋炀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其中提及的《平淮西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平淮西碑本为韩愈撰文,后被磨平改...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仇鹿鸣善于用偏门史料做大文章

评分

仇神的书向来评分有点虚高,但内容绝对不虚。本书结集了仇鹿鸣关于中晚唐的八篇学术论文,虽为文集,也略成体系。主题集中于河朔藩镇与唐廷之间的互动关系,方法上能够广泛参证于石刻碑志,同时借鉴文化史和传播史的观点进行思考,尤其是作者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能够自由出入,从个案的考证引出长时段的历史判断,对新观念的提出也能提供扎实的根据和反复的论述。最后一章的“深描与重绘”相当精彩。之前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不过浮于表面,看了这本书,才算明白了韩愈名篇《送董邵南序》文字中寄寓的复杂心曲,恰可作为该时代的一个注脚。

评分

想要看到“新唐史”研究

评分

“断碑题字,苔痕横啮。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评分

仇神这是在豆瓣封神了吗?新书评分接近10分。那我也给个5星的评分吧。 中晚唐时期,河朔地区藩镇割据,唐朝中央集权式微。虽然在宪宗时期短暂地实现了中兴,但元和中兴得益于魏博田弘正的主动归附,并没有改变河北藩镇割据总体的格局。 中晚唐魏博的牙军势力成为一股决定魏博走向的军力,魏博的节度使多由牙军擅自拥立。而为牙军拥立的节度使地位并不稳定,唐廷授予他们节度使的任命有助于提高节度使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在唐朝政府默许河北藩镇的自行承袭的“河朔故事”后,河北藩镇的叛乱多以经济性骚乱为主,即藩镇中日益强大的职业军人为寻求丰厚赏赐而自行废立节帅,节帅以财富维持军队的勉强效忠,一旦节帅不能满足军人的需求,军队便会拥立新的节帅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