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代尔认为,“在谈到各个帝国和它们的兴衰的时侯,也许应该注意到促使这些国家诞生的命运,也就是说,不要混淆时期,不要过早去察觉那些与日俱增后来变得强大的事物的巨大威势,也不要过早去预示那些随着岁月流逝后来不再强大的事物的衰落”,中晚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之处便在于这是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衰落”是后世史家提供的刻板印象。本书的讨论虽仍集矢于唐廷与藩镇这一旧议题,但观察的角度力求与前人有所不同,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作者熟练运用新出石刻资料,并与传世文献融会贯通,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与以往稍具不同的历史演进线索,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仇鹿鸣,1981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00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08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参与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的点校,并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
中古史研究无论如何绕不开陈寅恪。陈氏以其开拓性的史学眼界打破传统史学囿于狭隘政治逻辑的自我禁锢,取径文化史研究,通过引入社会精神世界和民族文化世界,发明其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影响及与历史进程的交融变迁;又以诗史互证的方法扩展了历史文献来源。时至今日,陈氏构造的...
评分 评分80后的仇教授的第一本书《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真是惊艳,把事件背后的脉络梳理地清清楚楚,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颇有大家风范。本书是仇鹿鸣对中晚唐历史研究的八篇文章的合集,不如第一本书一气呵成,但各篇文章的主题也是相通的:从新出土的墓志和至今仍存的德政碑...
评分赵翼《廿二史札记》“藩镇骄兵”云:“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至唐中叶以后,则藩镇兵变,比比皆是。盖藩镇既不守臣节,毋怪乎其下纵而效之,逐帅杀帅,视为常事。为之帅者,既虑其变而为肘腋之患,又欲结其心以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骄兵之...
评分作者以墓志为原始史料证经补史,立碑是为了立名于后世,但“把字刻在石头上”其实并不保险。隋炀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其中提及的《平淮西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平淮西碑本为韩愈撰文,后被磨平改...
先评再看系列…瞄了眼目录顺便想起了之前复旦校园里误出的“仇鹿鸣:一位贰臣的生命史”……
评分佩服。最喜欢《权力与观众》一篇
评分原作多篇论文连缀而成,但修改后也很有整体感。从全书看,也体现出作者运用新方法的尝试,从话语阐释、权力景观等视角切入,以便更好地揭示以往被遮蔽的中晚唐历史面向。胜义颇多,结论多引而不发,似仍有讨论余地,我想到的有三点:再郡县化的结构趋势;“河北故事”可能谈不上是稳定的默契而只是无规则博弈中的临时平衡;藩镇骄兵的“经济性骚动”应与军队职业化一并考虑。
评分先评再看系列…瞄了眼目录顺便想起了之前复旦校园里误出的“仇鹿鸣:一位贰臣的生命史”……
评分我非相关专业,只能说读后感了。这段时间每隔几天抽一个完整的时间读完一篇,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通过对更丰富资料的占有和相互勾连,尽可能达到了站在安史之乱期间的时人视角,细腻表述当时的“历史世界”。作者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而我等非专业人士觉得好看的原因,还在于作者恰到好处的“论”,都是新鲜有趣的见解。作者在最后一章对此做了充分而集中的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