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
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
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弱传播》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邹振东,历史学博士
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顾问
2016年6月在厦门大学毕业典礼中的致辞,网络播放量累计超过一亿次,被称为“网红教授”。同年9月,应邀去美国特拉华大学讲座,以“弱传播理论”成功预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当选。
最近读到一本书《弱传播》。 这是一本神书,在舆论这个话题上,给了我很多新启发。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社会热点。这些热点背后,有什么规律和现象,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甚至2018年,我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传播学主题阅读。但是传播归传播,舆论归舆论,二者还是有所不同。 舆...
评分 评分 评分邹振东教授应该是真正活读书,读活书的人,很多人了解他都因为2016年的厦大毕业典礼致辞,确实诙谐幽默,但如果细细品味,那个致辞很有底蕴和才气。这本《弱传播》的阅读体验非常顺爽,甚至可以当成某种知识随笔来看,可读性非常强,里面的案例实在丰富充实。其实,这本书在传播学理论层面的内核有些像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和麦克卢汉《媒介通论》的结合,但总有一些真正的学问人和读书人会像邹振东这样,坚信深入浅出才是王道,大家都能听得懂的哲学才是真知,希望这样的书能多些,这才是接地气的好书。另,邹教授应该非常与时俱进了,这本书简直就是近年舆论热点事件的百科全书,读起来很过瘾。再,把舆论比作女人,邹教授,你够有胆量,哈哈。
评分全书核心理念包括很多内容都暗合老子“柔弱胜刚强”思想,而其理论运用上始终遵循强弱转换的辨证法。舆论成败的关键是争夺关注量,就数量而言弱者一定大大多于强者,所以作者认为舆论传播的核心是将自己放在弱势的地位,赢得最广大受众面的认可和支持,这才算成功。从内容角度分析,主流的、说理的内容因为过于强势就不容易获得传播,而简单、直白、贴近生活、情感导向的内容受众面就大,容易获得更多链接和传播。这就要引出作者另一个关于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舆论传播的内容都是表面的,即便是谈论一个复杂的问题也要从表面细节切入才能获得广泛传播。书中很多关于台湾大选的舆论策略分析特别有意思,很值得一读。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挑选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被他的弱传播理论一分析真是别有一番洞天,很多内容特别有启发。
评分这种生拉硬拽的思维方式和小学生一样的写作能力也能当博导?
评分这种生拉硬拽的思维方式和小学生一样的写作能力也能当博导?
评分作者好像硬要把所写说成哲学,没必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