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自传》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康庄镇,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儿时离开父母,为了学习去叔父家常住,德国哥廷根深造十年,经历过二战地毯式的轰炸,饥饿常有,在学术上研究颇深,历经辗转回北大任教,成为系主任,历经十年文革浩劫,这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像一把刀随时架在头上,先生在磨砺中成长,“进步(变乖)”。文革结束后,先生已经...
评分 评分强烈推荐有学者意向或在学术上的朋友以此书共勉。 一,关于早期 季老花了很多笔墨写了恩师和校园,甚至连自己欺负别人的历史都挖出来,笔法之朴贯穿全书,实事求是,记不得便是记不得,不会拐弯遮掩。谨慎着也绝不肯故意增色,或者刻意诉苦哀怨贬低。 读着十分舒心,近一个世...
评分强烈推荐有学者意向或在学术上的朋友以此书共勉。 一,关于早期 季老花了很多笔墨写了恩师和校园,甚至连自己欺负别人的历史都挖出来,笔法之朴贯穿全书,实事求是,记不得便是记不得,不会拐弯遮掩。谨慎着也绝不肯故意增色,或者刻意诉苦哀怨贬低。 读着十分舒心,近一个世...
评分為甚麼季羨林先生被稱作最後的大師?因為他是上個時代的產物,一個學界仍有信譽可言的時代,因為他的成就被國際學界承認,而不只是我們今天這個混沌昏暗的江湖自娛自樂的結果。
评分看了季羡林先生的自传,感觉不太喜欢这个老头的风格,谨小慎微的样子。季先生留德十年,学的是梵语、斯拉夫语、吐火罗语,就是没搞国学。而且,他引用鲁迅评价当时留学生的话:“在外国拿老子庄子得学位,回国又拿康德黑格尔做文章。”季先生鄙薄这种留学生,自己绝不愿去了德国还研究国学。所以,季先生真的不是国学大师。
评分读这个老人的经历,能够给自己人身很多提示。特别是前段在国外的生活,与我的生活很贴切。之后的文革时期,又写的很惨痛,让我更真实的了解那段不愿提起的历史。
评分牛棚内后版本没看过,之后补吧。
评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