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登科,一个在当代中国摄影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批有良知的中国摄影家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他的思想常常在摄影界内外引起震动。侯登科用自然、平朴和踏实的影像,对生活在自己周围劳动者的生存、劳动和命运的具体观察和追踪,他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视角为历史留下了20世纪最后20年即将消逝的农村生活影像。
摄影成了侯登科最后见证自己存在、了解和思考社会生活的方式,他拍摄西北地区候鸟一般的麦客,自己也像候鸟一样永远追逐着炙热的阳光。2003年他因病逝世,离我们而去。
在侯登科逝世5周年之际,此书是我们为他献上的一份纪念。
从图书馆借来看的,因为最近在不停的吸收别人的经验,候登科的作品朴实无华,那张受伤的麦客的妻子,看一眼就让人流泪,一生能拍出一张那样的照片就算成功了。
评分 评分从图书馆借来看的,因为最近在不停的吸收别人的经验,候登科的作品朴实无华,那张受伤的麦客的妻子,看一眼就让人流泪,一生能拍出一张那样的照片就算成功了。
评分1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伦理性的问题,但又想不出其它合适的称呼,就暂时以伦理性问题来命名。 2问题其实很间单。即对于纪实摄影来说,被拍摄人物看镜头所产生的问题。这本书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摄影师给一群女孩子拍的”照片“,照片里这几个女孩子站在地里,胆怯的面...
日后回忆起来,这本书应当是“我的摄影之路”中的关键点,侯登科的摄影观很有借鉴意义。
评分被一种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一个自觉的受难者,也必感孤独。
评分要了解中国社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站在农民的立场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只有农民才深刻理解这个社会最本质的东西。
评分我的確在有意忽略中國攝影家,即便我看到侯登科的《麥客》的時候,這種現在看來帶有明顯偏見的觀念也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因為對於我來說,攝影同城市的親密關聯的觀點是深入骨髓的。奧古斯特·桑德也拍攝過三個農民的肖像,然而比起來,他的那幅糕點師傅的肖像卻更加傑出。這種對國內攝影界由來已久的看法也不是欲加其罪,因為柔軟的知識構成讓我難於跳脫出攝影那個起源的語境——西方中產階級趣味,讀過此書,我發覺侯登科也曾陷入這等窘境,即難以擺脫這種可以謂之束縛的東西。不過,侯登科給的答案點醒了我,“當攝影師陷入細緻的思考,他將深陷其泥潭,而不能成為一個攝影家。”城鄉一體化的加速讓侯登科的工作變得意義非凡,也讓我知道了攝影的另一種可能,但是我仍舊堅持:城市擁有另外一種讓人欲罷不能、迫不及待的東西,他不應該在攝影中缺席。
评分从最初的文字 到后来的图像 到最后的病中访谈和夫妻俩的合影,鼻子一酸。原来各行各样都能涌现这类堂吉诃德式的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