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作为一个人和一名哲学家,独特且多面。他的生活和哲学离不开他与彼时最具影响力的几位思想家的友谊、合作与冲突,更不用说他与作家、艺术家和电影创作者的关联。芙丽达·贝克曼跟随德勒兹,从他青葱学生时代受邀去过的沙龙出发,走过他广受欢迎的青年教师时期,最后梳理了其哲学作品的演变。贝克曼考察了德勒兹的哲学发展如何与历史、政治、哲学实践发生共振,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巴以冲突等。德勒兹以令人耳目一新且必不可少的方式与哲学中某些最根本的问题角力。本书强调了德勒兹的遗产如何影响了当代哲学的众多分支,为这位当代哲学家描绘了一幅形象丰满的画像。
芙丽达·贝克曼(Frida Beckman),现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语系副教授。其著作包括《文化控制批判:关于阅读此时的寓言》(Culture Control Critique: Allegories of Reading the Present, 2016 )与《欲望与欢愉之间:关于性存在的德勒兹式理论》(Between Desire and Pleasure: A Deleuzian Theory of Sexuality, 2013);同时还是《德勒兹与性》(Deleuze and Sex, 2011)的编者。
译者 夏开伟,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当代文学与后结构主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我們永遠無法像德勒茲竊走瓜塔利那般竊走德勒茲,然而,我們也許能夠發明我們自己的偷竊方式。」「偷竊永遠是一種雙向的偷竊。」獲益良多。
评分又名《德勒兹配置》。学者型传记,严谨凝练、短小精悍(正文仅110余页)。适逢福柯传记(《福柯的生死爱欲》)再版,显然能与之对等德勒兹传记的是弗朗索瓦·多思的<Intersecting lives>。本书的定位作者在前言中谈了很多,私以为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用一种学者而非传记作者的审慎的态度,用德勒兹自己创造的概念绘制出德勒兹的生平与思想的地图。这本书才是最好的德勒兹导读。
评分老老实实地读他的文本,矢志不渝地运用他的概念,不过这却在根本上背离了他的哲学。德勒兹认为,紧随他人无异于把创造、遭际和生成拒之门外。p8
评分不可多得的优质传记
评分触点中的德勒兹,四两拨千斤的哲学评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