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方法论

史学方法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德]伯伦汉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陈韬 译
出版时间:2018-11-1
价格:8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89609
丛书系列: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
图书标签:
  • 史学理论
  • 選讀書目
  • 史料学
  • 历史
  • 其他
  • @译本
  • 2018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史学方法论
  • 历史研究
  • 学术方法
  • 史料分析
  • 历史解释
  • 史学理论
  • 研究方法
  • 学术规范
  • 历史思维
  • 方法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世纪后半期,在史学专业化的驱动下,急需将史学研究法充分解释,整理成系统的方法论教材,以便训练专业史学工作者有所凭借。德国史学家伯伦汉的《史学方法论》正是因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其出版于1889年,后不断增订再版。该书融合了伯伦汉长期所致力的中古史史料考证心得,以及19世纪新兴起的学科国民经济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同时也呈现他在唯心史学与实证史学的冲突中所采取的立场。他从历史研究的对象到史料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史料的考证方法与解释,如何综合叙述,都先后有序地进行了细密的解说。该书在传统史学蜕变为现代历史学科的过程中,为现代历史学科的确立建立了全面、系统的学术规范。

作者简介

1850年2月19日,伯伦汉出生在德国汉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先后在柏林、海德尔堡(Heidelberg)、斯特拉斯堡(Strasburg)、哥廷根(Gttingen)大学攻读历史。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以《洛塔尔三世与沃尔姆斯协定》(Lothar Ⅲ.und das Wormser Konkordat)一篇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74年出版博士论文,成为这一领域相当出色的学者,那时他年仅24岁。1875年,他在哥廷根大学谋得一个教席,继续从事沃尔姆斯宗教协定研究。1878年出版《沃尔姆斯协定的历史》(Zur Geschichte des Wormser Konkordats),奠定其在德国史学界的地位。两年后又出版《历史研究与历史哲学》(Geschichtsforschung und Geschichtsphilosophie)。1882年,参与编辑《鲁普雷希特王朝时期德意志国会档案》(Deutsche Reichstagsacten unter Ruprecht)。1883年离开哥廷根大学,任教于格拉夫瓦尔德(Greifswald)大学历史系,一直到1921年退休。1889年在莱比锡出版《史学方法论》(Lehrbuch der Historischen Methode),同年晋升为教授。在威廉·阿尔特曼(Wilhelm Altmann)的协助下,1891年在柏林出版《中世纪德意志宪法史注释选集》(Ausgewhlte Urkunden zur Erluterung der Ver fassungsgeschichte Deutschlands im Mittelalter)。伯伦汉不是一位书斋式的学者,对社会教育事业颇为热心。1898年在柏林出版了一本仅80页的小册子《大学课程与当代要求》(Der Universitts-Unterricht und die Erfordernisse der Gegenwart),对德国大学教育制度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在教育界产生了积极影响。1899年当选格拉夫瓦尔德大学校长。为了表彰伯伦汉在学术、教育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德国政府曾给他颁发了红鹰(Red Eagle)奖章。

目录信息

丛刊缘起/1
伯伦汉《史学方法论》及其在东亚的知识旅行——代前言/1
序/1
第一章史学之概念及本质/1
第一节史学之概念/1
第二节史学概念之史的变迁/8
第三节史料之范畴及分类/16
第四节史学与其他科学之关系/33
第五节历史与艺术之关系/55
第六节史学之本质与任务/60
第二章方法论/70
引言/70
第一节历史方法之特质/72
第二节方法之确定(历史之正确性)/74
第三节方法之史的发展/82
第四节方法学之分类/102
第三章史料学/103
引言/103
第一节史料之分类/104
第二节史料之搜罗及抉剔/106
第三节补助科学/109
第四章考证/120
引言/120
第一节真伪之辨别/121
附录窜改{t3}/128
第二节史料之外表上的推定/132
第三节考订与编纂/153
第四节史料价值之内在的推定/160
第五节史料之互相校勘/184
第六节事实性之整个的判断/192
第七节材料之考证的整列/195
第五章综观/200
引言/200
第一节解释/202
第二节综结/217
第三节复述与幻想/223
第四节一般因素之综观/227
第五节历史哲学/245
第六节综观之本质(客观性与主观性)/267
第六章叙述/27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现代史学权力的兴起——伯伦汉《史学方法论》读后 传统正史建立的纪传体书写方法,其核心要义并不在于这种体例本身,而在于其赋予的资政实用主义。因此,即使此后产生通典、会要等体裁,乃至明清不断编纂经世文编与地方进行方志修纂,体例虽然变换,其实均属于传统政治的附属物...

评分

现代史学权力的兴起——伯伦汉《史学方法论》读后 传统正史建立的纪传体书写方法,其核心要义并不在于这种体例本身,而在于其赋予的资政实用主义。因此,即使此后产生通典、会要等体裁,乃至明清不断编纂经世文编与地方进行方志修纂,体例虽然变换,其实均属于传统政治的附属物...

评分

现代史学权力的兴起——伯伦汉《史学方法论》读后 传统正史建立的纪传体书写方法,其核心要义并不在于这种体例本身,而在于其赋予的资政实用主义。因此,即使此后产生通典、会要等体裁,乃至明清不断编纂经世文编与地方进行方志修纂,体例虽然变换,其实均属于传统政治的附属物...

评分

现代史学权力的兴起——伯伦汉《史学方法论》读后 传统正史建立的纪传体书写方法,其核心要义并不在于这种体例本身,而在于其赋予的资政实用主义。因此,即使此后产生通典、会要等体裁,乃至明清不断编纂经世文编与地方进行方志修纂,体例虽然变换,其实均属于传统政治的附属物...

评分

现代史学权力的兴起——伯伦汉《史学方法论》读后 传统正史建立的纪传体书写方法,其核心要义并不在于这种体例本身,而在于其赋予的资政实用主义。因此,即使此后产生通典、会要等体裁,乃至明清不断编纂经世文编与地方进行方志修纂,体例虽然变换,其实均属于传统政治的附属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