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篇守正出奇:既包括《边城》《萧萧》《龙朱》《三三》等名作,又包括《炉边》《静》《山鬼》《牛》等相对不为人知的佳作
◆底本比照严苛:各篇均参照初版及《沈从文全集》,四度逐字比对
◆设计轻盈典雅:开本小巧便携,纸张轻盈舒展,装帧兼具大气和精致
◆用纸环保舒适:瑞典轻型原浆纸,不漂白,无添加,本色如其承载的文字
————
沈从文逝世30周年 纪念版
·
依据张兆和编本
四度精校
·
选篇与装帧
获沈龙朱先生认可
·
十四个中短篇小说
覆盖各个创作时期
充分代表沈从文小说艺术风格
————
【名人推荐】
·
◆从文一方面很有修养,一方面也很孤僻,不失为一个特立独行之士。像这样不肯随波逐流的人,如何能不做了时代的牺牲?
——梁实秋
·
◆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汪曾祺
·
◆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括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
——金介甫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间,1924年于北京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1933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战爆发后辗转迁至昆明西南联大,1946年返北京大学。1949年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6岁。
在当下读沈从文的小说,有一种慢浸时光的感觉。他笔下的那个时代的人物,比起现今的人物来更是触之鲜活,甚至悲苦之中呈现出有趣、有益和多才多艺之感。比如小说《二哥》,二哥当兵“我是的确只有他的性情与模样的美好温良据在我心中,我始觉到人生颇为刻酷的”,于是沈从文说...
评分前不久又读了一遍《边城》,看到这本书后毫不犹豫的入手了,格外亲切,我就在这谈谈我心目中的沈从文。 一、满怀赤子之心的“乡下人” 沈从文,出生在凤凰,自小进入私塾的他与呆板的教育格格不入,没读过几年的书,家庭败落后当过土匪、参过军,做过书记员,然后从小就怀揣文...
评分 评分在当下读沈从文的小说,有一种慢浸时光的感觉。他笔下的那个时代的人物,比起现今的人物来更是触之鲜活,甚至悲苦之中呈现出有趣、有益和多才多艺之感。比如小说《二哥》,二哥当兵“我是的确只有他的性情与模样的美好温良据在我心中,我始觉到人生颇为刻酷的”,于是沈从文说...
评分《十四夜间:沈从文小说》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共有包括《边城》等名篇在内的十四篇小说组成,是沈先生小说作品的代表。 本书既然是小说合集,那么自然是沈从文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其中既有《边城》《萧萧》《龙朱》《三三》等名作,又包括《炉边》《静...
重读沈先生经典,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评分年轻时候不会懂得这里面连时间都追不上的命运 也不会懂得遣词造句里神圣的力量 原来不可多得的来自于大自然 只会懂得那像是来自久远世界的陌生的快乐场景 以为无非是带着年代的烙印 太阳底下没有发生新的事情 也再没有这样的笔 去写一群踏实却困苦的人民 在命运的潮流里挣扎 在日子的重峦叠嶂里活着 (龙朱一篇把民间神话写得生灵活现 在神里套着人 在人里住着哪里都可到的爱情 美又单纯 还有欢声笑语 真的是独特的一笔!)
评分选的不好
评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以此书纪念从文先生逝世三十周年。
评分除了《萧萧》《三三》《边城》这样的名篇,重读《牛》也很喜欢,大牛伯在荞麦田把牛脚打了一记,从此请医请药折腾个没完,牛脚总是不好,赶天气下田只能另外花钱雇人来耕种,大牛伯和牛儿这一对怨偶嘀嘀咕咕啰啰嗦嗦柔情蜜意一万多字,只有从文先生才会这么写吧,好暖,最后笔墨一转,“大牛伯只有成天到保证家去探信一件事可做。顺眼无意中望到弃在自己屋角的木榔槌,就后悔为什么不重重的一下把那畜生的脚打断。” 喜欢这个选本,也喜欢这种书装,书握在手里真舒服,出版社干脆用这种装帧形式把沈从文文集重新出一遍,1984年花城出版社那套干硬不好读,湖南人民2014年版不知道体验如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