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至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剧;2008年调入杭州文联任专业作家。
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随笔集《捕风者说》,电视剧《暗算》《地下的天空》(编剧)等。作品曾多次获奖:《解密》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让蒙面人说话》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最佳中篇小说奖;《两位富阳姑娘》获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
作家本人曾被评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第三届风尚中国榜·2007年度风尚作家;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小说家;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等。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和编剧的电视剧《暗算》一开中国特情影视剧的先河,深得观众喜爱。
《解密》的主人公是从事破解密码的特殊职业者,他有着天赋极高的智商,孤僻冷漠的性格,以及幽深莫测的奇幻命运。但是,由于国家的利益和事业的需要,他们的故事往往隐匿于世俗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传奇的人生、家族的秘史、天才的智慧、诡异的想象、莫测的命运和荒诞的现实在小说中交织纠缠,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与思想震撼。小说既有着人物命运和情节本身的紧张,又有着思想和智力的紧张,作家构思的奇特、想象的高远和语言的干净利落都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所罕见的。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们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们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们没有日常,只有非常;他们偷听天外之音;他们破读无字之书;他们行走在刀尖上。
如果你想看到一部精巧成熟的长篇小说,那么《解密》无疑是会让你失望的,但是它却让人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动容,希望你也能在对传奇故事的猎奇之外,看到它骨子里最深的懂得和悲悯。 特殊年代的谍战故事是很容易写成热血英雄传奇的,但《解密》却塑造了一个并不符合“高大全”标配...
评分其实<解密>没这么差,问题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封套广告"上言过其实,所谓"新智力小说"以及"呕心十年之作"如果就只能达到目前的水准,那么我的评语也绝对不是哗众取宠了. 为什么?如果从传统经典角度看,<解密>看不到既严谨深厚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和饱满丰富的人物,从现代观点看...
评分 评分《解密》的世界十分精彩,由一个带有一定的魔幻主义的家族史为开端。在不断强调层层铺垫中终于天才终于姗姗而来。天才渐渐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天赋,在曲折中,终于带着些许阴影的找到了绽放光芒的舞台。荣金珍发光了,701就是他的舞台。然后,所有过往的隐线再次反转,致命的宿命...
评分最近很轻松的看了两部轻松的小说。两部小说都是一个人写的,名字叫麦家。书名也很简单,一个叫《解密》、一个叫《暗算》。 我不关注小说已经很久了,除了余华这样的大尾巴狼除外。因此,这两部小说的流行和麦家的突然出现,要归功于媒体对电视剧的热炒。当然,看电视剧太浪费...
好看。比喻精湛。
评分一股不懂装懂装神弄鬼的民科味儿,笔法虚过头了
评分这个…………给人的感觉是,虽然小说中的人物很厉害,但是作为作者好像没有他笔下的人物那么厉害,而且又是智力方面的较量,所以好像没有写出什么感觉来 一般吧,大学时代脑子里构建的那些东西,以后实体化了都不是很出色的,比如吕克贝松的《第五元素》(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反对这个观点……)
评分前后比例失调。铺垫过多,转折太快。不如前面单独成书,写民国家族史;后面另起一本,写数学家的转变和解密。现在这样两头都够不着,只有改编成电视剧才能靠谱~ 此外,天才就只能发疯吗?干吗本本书都这样!
评分神神叨叨,我数学不及格,你不要唬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