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令日本骄傲的一亿中流阶层,越来越多跌入下流
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是主动抗争还是被动接受?
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
完整剖析日本社会各阶层价值观、消费模式和思维差异
--------
▲ 日本书界销量逼近100万册的话题之王!
--------
本书所说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而“上流”这个词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
1.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2.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3.作者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
现在的社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上下流分层的趋势,十年前写出来的可能性已变成现实浮出水面。——三浦展
三浦展
日本著名社会观察家、社会消费现象研究者、阶层团块研究者。
著有《快速风土化的日本》《“便装女”的时代》《家族和幸福的战后史》等多部作品。
1958年生于日本新潟。一桥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1999年辞职创办了Culture Studies研究所,专事消费文化课题的研究。
三浦展创造出的“下流社会”一词,因本书在日本畅销逼近100万册,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成为专门词条。
下流社会的男性最热衷于上网(注意是一整天),达95.8%。 同时下流社会的男性无法从自我主张的路中走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对社会不满。 第三点是,来自下流社会的人,只要就职成功就算跨入胜组。一旦就职成功,其安全感和满足感也更强。 三浦展《下流社会》中提到的这三...
评分日本是个高排行榜国家,什么都要去弄个数据说话。日本是个阶级观念强的国家。不努力的一代是被唾弃的,不达到某个社会标准的人是没出息的。这次把阶级好好排了下。 有钱人还有没钱人 喜欢干什么,有什么想法,喜欢开什么车,吃什么东西,在哪里买东西,做什么运动在哪里买东西...
评分因为书暂时不在手边,以下评论主要凭记忆。如果你发现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请告诉我立刻改过来 1、概念的定义及应用 什么叫下流社会?不要被书本开头的那个小调查骗到了。呵呵 按照作者的定义,下流描述这么一种心理状态:对拥有财富、权力、影响力等追求欲望不强,甚至欲望...
评分P2 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态度、消费欲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P1 “下流指数”的12个特征 (1) 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龄的10倍(日本的标准,在中国可以认为年收...
评分Day1-《下流社会》-当归 【心得笔记】看完前言+第一章 ( 日本的)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不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仔细想想,这和2018年几乎流行了...
这书就留着前言和第一章就行了,其余越看越不知道作者想表达啥。作者说“只要年收入超过400万,无论男女都倾向于单身”,前一章刚写完“男性收入越高结婚率越高”,作者是想说明男性都心口不一?
评分结论太多反而记不得几个。。就是挤破头往上流走的那个过程被作者描述的太云淡风轻 其结果似乎又过度美化 整体不太赞成吧 | 2018版为啥比2007版整整低了0.6分 是我们这些新读者都不接受吗哈哈哈
评分样本小归小,但是不能说人家完全没道理。尤其书里有一段:“并没有出现人们所预计的那种多样化的幸福模式”,振聋发聩了。虽说人和人之间有个体差异,但把人类作为一个群体看,或许人生“幸福安乐”的道路,真的也就那么几条了。
评分结论太多反而记不得几个。。就是挤破头往上流走的那个过程被作者描述的太云淡风轻 其结果似乎又过度美化 整体不太赞成吧 | 2018版为啥比2007版整整低了0.6分 是我们这些新读者都不接受吗哈哈哈
评分对于翻译持保留意见,中文译名难免给读者一些色情方面的联想,觉得“逐流”或者“下沉”更为准确。作者认为,下层中产朝着贫困滑落,封闭的生活让他们在“傻瓜的围墙"里自娱自乐,醉生梦死,我本人不以为然。互联网的基本精神是开放,即突破宅邸的封锁,将各阶层的现状公开展览,将贫富的差异放大。在便利店里匆匆果腹的打工者,并非不知晓社会的层级化,他们丧失的是希望,是信心,是对于苦干精神的推崇。他们真的算是中产阶级么?这点依旧存疑。自由职业中收入稳定的少之又少,朝不保夕的当属大多数。作者提供的数据里稍稍涉及两代人的职业现状,”下流“的年轻人里,父母要么是平凡上班族,要么也在打零工。”中流“既无法指称原生家庭,又难以为这些学历、收入平平的下一代冠名。因此,本书的立论依据十分可疑,可以说是故作惊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